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业革命可谓人类发展历史上一次经济奇迹。它不仅仅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生产力,还极大鼓舞了全人类向更美好的未来生活挺进,而这一切要是在工业革命以前,至多只是存在于宗教神话或者文学寓言创作里面。人类仿佛找到了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而经济事务一下子摆在所有国家人民的议事日程上。而GDP的梦幻数字也只是这一个宏大的经济社会叙事的缩影而已。当然,这一切切的历史并不久远,简直是人类的漫长发展历史当中一瞥。但这一瞥却来之不易,现在我们至多是一些历史后见知之明而已罢了。

有这么一个历史常识,上面所谓工业革命竟然并且居然首先发生在英国。人类天生的好奇心不禁要发问了:凭啥。特别是后进国家人民心里更不是滋味,总觉得有点不平衡。到底这一切经济奇迹可以复制吗?若是不可以,也得研究清楚原因,这样才会心安理得接受这无奈的局面。若是可以,那更得研究清楚,毕竟谁也不想拖后腿,整个国家民族社会还是有一样积极进取之心,即使个别人可能不是很在意。至此,很多公共以及私人的智力资源都投入进去了。那有哪些研究成果呢?有些人彻底失望了,因为社会科学并非自然科学,好像没有一个主要确定的因素,就算有,好像有着一簇因素,并且互为因果,组成一个巨大的因果链甚至于因果网。有些人自此干脆用混沌理论这个有点数学味道的理论来解释掉,毕竟混沌是确定的随机性,也很难解释清楚,这样刚好对接上了。当然,这不仅仅让人感觉不舒服,这里面还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界问题。因为我们一般不会把自己看作一架数学机器或者物理装置。那么,该怎么办呢?不妨先列举这些曾经和现在被用来充当靶子的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植被,自然资源,资本存量,人口数量,科学技术知识存量,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生物人种,个人和社会心理,不一而足,总之,一切人文社会学科分类知识都可以列得上这个菜单。好像都有些道理,要找到一个绝对具有说服力的说法有点难,不过当然有一个相对有说服力的说法。譬如很多经济学家就强调资本,人口,技术这三位一体最重要。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我首先得承认我也并不是一个拥有异类思维的人,不会扯得那么离谱,但至少我根据自己的思考结合一些材料得出一些暂时可以说属于自己(或许属于先辈们的)的一点想法。既然大前提是自由发言,那么我也不吝说出自己想法了。不妨先析题,这也是在理之事。无非就是这么几个概念,包括工业革命,英国,首先,发生。先看第一个概念,工业革命是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现象,比如机器的应用以及分工协作的工厂制等,当然更广泛说来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这些层面。这些现象仿佛一起涌现在某一历史时段间。这里面不仅仅有地域概念的扩展,还有时间跨度的变迁。接着,第二概念,英国是一个西欧岛国,要想完全把握这个概念,必须要了解英国的基本国情。譬如位于大西洋东边,沿海有很多港口,气候四季温润,煤铁藏量丰富,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地理知识,还有风土人情,也可以说是地理知识的一部分。那么第三个概念,首先,无非就是强调是第一个,一般第一个很难当,第二个就不是那么惹人注目了,有点像明星效应。最后一个概念,发生是一件事情或者一系列事件的出现或者实现,在本题里面四个概念里面该算是不太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发生总是一个已经完成的过程,单独来看并没有太多内涵可以挖掘,一定意义上,首先这一概念也是如此。这样剩下的工业革命与英国这两个概念比较重要了。这两个概念更重要的又是英国了。所以英国的各方面特质必须要挖掘出来,这样英国可以当作理论探讨里的一个“理想类型”了。

凡物也许需要比较权衡才可以看得更清楚,特别是当存在细微的差别的时候,要想避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比较权衡还是挺有必要的。那该选哪一个国家和英国比较,也许答案不一,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意大利,日本,中国等。因为要比出一个高低,就必须有一定可比性。可惜这概念也有一定模糊性。但选哪一个国家都可以得到一些结论。那就选一头一尾吧,那就是西班牙与中国。

西班牙位于地中海这个贸易圈,历史上这片土地被各种大帝国侵占,比如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等,但在15世纪,完成了政治上统一,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势力范围甚至达于北欧的尼德兰,封建势力不可不为强悍。整个社会上一直有较为顽固的封建等级制,社会等级流动性也相应比较差。西班牙秉承着国王封建专制的传统,这也是古代世界亚欧大帝国常有的统治样式,可谓是一种家产集中制的官僚国家。就算在地中海这个贸易圈里,也并不是一个重要角色。因为此时意大利的各个城市更为活跃。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可谓是为西欧世界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窗口,要知道这之前世界各地几乎是出于隔绝状态,至多是邻近地区间贸易比较多,长途陆上贸易并不是很发达。海上贸易的兴起,只是为西班牙提供一个疯狂掠夺财富的机会,而这又进一步加强了西班牙封建贵族的奢侈习惯。强大的王室垄断着这笔财富,因为要知道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是皇家提供资金支持的,所以这些殖民地利益似乎理所当然为王室所有。这样,大量的金银财宝涌入了西班牙,引发了价格革命,物价高涨只会让整个社会底层生活更加贫困,若没有一种社会生产力量来抵消的话。其实,此时西班牙可看作纯粹是一个食利阶层,有点不劳而食的味道。这样整个社会失去活力,就像一潭死水。好像这些金银财富如过眼云烟,消费完了就完了,不留下一点痕迹。整个社会并没起到多大变化。但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西班牙选择这种方式?难道抵抗不了财富的诱惑?关键是一种生产或者创造财富的观念似乎并没在这个社会催生。因为财富竟然可以靠掠夺,那好像似乎不必自己生产了。可见,对待财富的态度挺重要的。有时传统的国家统治样式挺顽固的,甚至于无意间扼杀掉一些资本主义萌芽,况且整个社会有一个自我锁定的循环路径依赖的倾向。或许也可以用宗教的因素来解释,因为西班牙一直是正统的天主教的支持者,教皇是一直受西班牙或者法国国王支持的。而宗教与政治间的微妙的关系在整个西欧经济社会的影响地位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韦伯就特别强调这方面的因素,或许阿拉伯与印度可以除外。

那么,中国的情况该是怎样的呢?中国与西班牙有相近地方,比如都有强大而又漫长的封建统治历史,而封建统治王朝特有的家产集中制官僚体制是一个痼疾。这有时让封建统治者以为国家的财产就是王家的财产,当然中国的情况还不是那么简单,毕竟中国的官僚系统是举世闻名的,特别是传统的士大夫传统也可谓一种开明的精英统治样式。中国在封建时代一直强调以农立国,商业与手工业一直处于附属的地位。这跟中国历代的基本国情有关。其中最基本的是人多地少,这也造成了精耕细作的分散个体农户的普遍模式。这反而有点像法国的情况,要知道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一个国家工业革命进程中最大而又最顽固的阻碍。有些国家基本不存在小农经济,或者即使存在,也是短时间或者小规模,从而能够轻松上阵。但在中国,这一切变得有点艰难。更重要的是,小农经济基本上是一种传统的经济模式,再加上国家的行政命令模式,双重夹逼下市场模式的发育与成长可想而知是难中加难,除非借助强大的外力打破这自然的进程。熟为人知的“李约瑟之谜”每每令人深思,难道是中国人创新力受制度性压制?还是中国人的特殊象形文字增加了知识掌握,积累与传播的成本?还是传统的仕宦阶层的科举甄选制一直占用了智力资源?还是中国人根本上缺乏一种原生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当然这并没排斥可以通过日后教育而习得的可能性)?似乎这些都有可能。或许还可以从中国社会传统的家族血缘或者差序格局得到解释。为什么?因为市场上强调交易主体的地位平等性与非人格性,这里不允许存在公私不分的模糊情况,利益边界一定要清晰化和可计算化,而不是撇得不清不楚,拖泥带水。当然,这些也许可以从一些有关中国陋习的书籍得到更多信息,比如鲁迅先生的“国民劣根性”与柏杨先生的“丑陋中国人”等。当然这也不是一味抹黑,但至少值得每一个人反省一下。不放过一些小问题,追根究底式发问应该值得赞成。只有一个自由多元化的社会才会催生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

至此,英国的情况就不必多说了。当然这里问题只是追问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问题,至于能不能维持一种领先地位或者能不能够做大做强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英国虽然首先发生工业革命,但后来被后来者居上,至今只能算是一个中上型的国家。这个问题的探讨结合这里问题一起考虑,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只要想想今天美国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一个国家要想保持领先地位,需要多少先天性优越条件与后天性条件,有些甚至于得依靠一些偶然因素。譬如美国上政治军事上的强势,特别是经过美苏争霸取胜之后。这样说来,我基本上式倾向于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派的观点,虽然我略嫌他们太偏重了国家的作用,甚至于有点历史客观主义的宏大叙事的味道。

该到结题的时候了。那么,通过上面探讨,很难说得到一些新的结论,这既是一种喜事,因为这说明人类思维有点共性,但也是一种悲哀,毕竟这问题还是有点大而空的感觉,很难说有朝一日能得到满意的解决,要是依一些后现代主义者的看法,这些简直是浪费生命宝贵的光阴,因为有一些事情是不受你我的控制,甚至于都不能确定哪些事情是可控还是不可控,这样说来,只能在目前的知识框架内得到一种暂时圆满的解释,要知道人文社会科学求得就是一种合理的阐释。我们就像行舟在茫茫的大海上,只能在行驶的过程中来修补这艘人类发展大船,要想来一个大翻覆,大多是船破人亡,或者又得重新来过。应该说,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这个可能性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不至于啥也捞不到,值得大力挖掘。(反正生命光阴匆匆,有时做成一件事情就不容易,甚至找到一个兴趣点挖掘下去也不枉此生了。这有点殇情了。)总而言之,我依个人想法赞成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应该是一个自由开放多元化的世界,鼓励创新,鼓励民众参与,有时甚至于要容忍一些新奇的想法,有点长远的眼光有时更重要,有时斤斤计较于一些眼前利益,反而弄得束手缚脚,变得冥顽不灵。国民秉性的培养不是一件短期即见效的事情。有时社会管理模式往往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传统政治思维。这里也许还有路径依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