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守味人

年味淡了,每逢过年总有人这么说。年味守不住,没有过年味。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常的好日子皆似过年,过年的吸引力已大不如从前。

在老家,有这样的一群守味人,一直在坚持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守住属于他们的那份年味。

老家是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不同民族,不同家庭,不同人,在过年时都会有不同的习俗。有的是家庭传统沿袭下来的,有的是代际融合形成的,有的是新的期盼衍生的,而所有不同的旧习,都旨在建立族群的亲密关系,祈盼美好的生活。年味守在了,就有了过年味。

旧是故乡情

在老家——云南南部的一个小山村,有初一食素祭祖的习俗。吃素祭祖,寓意吉祥。祭祖仪式依然继续,而吃素则是少数人家依旧沿袭的旧习了。

村头的李忠武(化名)一家便是典型的食素人。李忠武是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工作后的每一个春节,他都担任着重要的“职责”。

大年初一,李忠武紧跟着天边的第一缕白光,做大家庭里第一个起床的人,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后,把神位的蜡烛点上,把灯盏添满油,点上白色的灯芯,点上香,照亮整个堂屋。故乡的习俗是初一要家里的男子先起床,并负责一天的伙食。做好这些礼俗后,李忠武开始做素斋。

他对于吃素的记忆尤为绵长,吃素是从小时候开始。李忠武的奶奶信佛,家里便一直传承吃素的习俗。

每逢初一,为了能把所有做素斋用的锅碗瓢盆洗净,不沾荤腥,他都会把这些厨具拿到池塘里清洗。他戏称他小时候对过年的记忆便是在寒冬腊月里到池塘洗碗。小时候,父母告诉他池塘是最干净的地方,在池塘清洗,才可以避免一切荤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一 家族人相聚一堂举行祭祖仪式

虽未男子,李忠武却是做素斋的一把好手。素斋做起来不难,想做好吃可不容易。按照家里的惯例,今天 要做五个素菜。素斋做好后,便开始用素斋祭祖。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不会祭祖,而他却能熟记每一个礼节,哪个位置需要敬奉什么,哪个位置要用多少祭祀用品,还会在祭祖时嘴里念道新年的祈求。

今年,家族商量借过年的好日子为已逝的曾祖父祭祀。一大家族人在家里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家族祭祀聚会。他说,祭祖既是对先祖的怀念,也是为了家族人之间的感情培养。家族的老老少少欢聚一堂,年味浓了,人心也聚在一起了。

月是故乡明

今年是张攀和妻子到浙江打工回家过年的第三个年头。夫妻俩都是90后,家中有一对可爱的女儿和年长的父母。对于回家过年,夫妻俩最欣慰的是可以回趟家,看看父母,陪陪女儿。

张攀家的庭院里挂着一串风干腊肉,阳光下,油光锃亮,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引得路人垂涎欲滴。每年回家过年,父母总会让夫妇俩带上自家做到风干腊肉。父母总会从中把最漂亮的挑选出来,一些给妻子带回娘家拜年,其余的都让夫妻俩带到打工的地方去。

村里有很多人家已经不做腊肉了,因为腊肉制作不易,工序繁多,用时长,很多人家建了洋房别墅后,房内通风不好,腊肉的储存也变得不易了。夫妇俩也建议过父母不要制作腊肉了,但父母知道夫妻俩在外不容易,为了能让夫妻俩带上自家做的放心肉,依旧年年坚持做腊肉。

大年初一,天气放晴了,老父亲舍不得错过好天气,放弃了一年中仅有的休闲娱乐时间,留在家里晒腊肉。腊肉没有风干时,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血腥味,招来了少许苍蝇,老父亲便做了一根类似于飘絮的带子,拎个小板凳坐在腊肉下,专职赶苍蝇。

过完年了,夫妻二人装了半行李箱腊肉,这时候,腊肉的水分不多了,轻便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二 正在风干的腊肉

对他们来说,从家里带去的不仅仅是一块 块腊肉,它经历了遥远的旅途后,变成了家乡

的味道,变成了亲人的关心。

对于这对年轻的夫妇来说,年味,就是醇香的腊肉味,为他们守住年味的是父母,给在外漂泊的人留住了故乡的味道,故土的气息,以及回家过年的感觉。

俗是故乡处

村里有一户人家,女主人叫做竹,是25年前从一个壮族村里嫁过来的。壮族女子的名都叫姓名的最后一个字,村子里的人都喜欢叫她竹。在村里,很多少数民族的女子嫁到汉族人家后,把自己活成一个真正的“汉人”,而竹却依然是一个壮族女子。

壮族人家在过年时都会亲手制作一些传统的美食,用柊叶包粽子,用米做凉粉,穿上民族服装,迎接新年。

竹嫁了之后,一直沿袭壮族的过年风俗,包粽子,做凉粉。那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手艺,在25年里,除了一次因车祸伤到手后,没能包粽子,其余每年都包了粽子。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竹会借着守夜煮粽子。竹懂得嫁到汉人家的过年习俗,也很好的把自己的民族习俗融合到一起。

家里人吃不完满满的一锅粽子,竹会拿去送亲戚,送朋友。她嫁到村里包了多少年的粽子,亲戚朋友就收过多少年的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三 竹在包粽子

竹还有一身漂亮的名族服装,每到初一,一群穿着时髦的人群里竹是最显眼的。今年的这一套衣服是两年前做的,自从嫁到夫家后,她做过4套民族服装。随着岁月的流失,竹的衣服开始有艳丽的红、绿色变成朴素的棕、黑色。她依然是一个壮族女子,她的朋友都会这样拿她开玩笑。

竹坚持的是一份不可忘却的记忆,这份年味是青春的记忆。她说,其实她坚持的是她应该坚持的,她是一个壮家女子,这些是壮家女子的本分。对于她来说,不忘记自己的习俗,到哪里便都是故乡。

故乡的守味人,依然保留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家族年味。也许他们想要留住的并不是多么庄严神圣的习俗,但却是他们心中约定成俗的过年大事,成为了他们每一代人的记忆和连接彼此的族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