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汉
发
布
6月20日上午,武汉会议中心盘龙厅,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领衔的专家团队,评审武汉历史之城暨长江文明之心概念规划,献计献策。
根据规划,以南岸嘴为圆心,以长江武汉段为蓝轴、龟蛇绵延山系为绿轴,以3.5公里为半径打造“历史之城”,覆盖两江四岸核心区域,包括龟山、蛇山、琴台、武昌古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汉阳归元片区、月湖片区等。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范围约5平方公里,陆域范围约28平方公里,汉口片、武昌片、汉阳片分别占12平方公里、8平方公里、8平方公里。
2017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武汉建设成世界亮点城市,推动武汉从“三镇时代”迈向“长江时代”;以“一轴(长江主轴)串三城(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重塑武汉大都市发展空间大格局;以长江文明之心为重点,提升建设“历史之城”。今年年初,加快打造长江文明之心,推动武汉历史之城建设,被列为武汉市政协1号建议案督办。
武汉市国士规划局介绍,此前已公开发布《武汉历史之城规划研究》《长江文明之心概念规划》《武汉两江交汇核心区交通联接系统研究》《两江四岸历史人文集聚区概念城市设计》共四个项目比选公告,面向国际设计联盟启动概念规划征集,国内外20多家设计机构踊跃报名。经过比选,仲量联行测量师事务所(上海)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分别中选,目前均已完成规划成果,接受专家评审。
此次规划编制分为概念规划、专项规划两阶段。现阶段为概念规划,将充分吸收专家评审会意见,进一步深化整合。在此基础上,分别开展历史人文、文化产业、生态景观、“四水共治”、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完成概念规划研究,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并启动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链接>>
武汉市政协1号建议案(2018年1月13日通过)
按照中共武汉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关于“以长江文明之心为重点,提升建设历史之城,致力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的要求,为加快“长江文明之心”建设,建议如下:
一、承续文脉,凝聚共识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文明重要传承地,打造“长江文明之心”是武汉主动扛起长江大旗、集中展示长江文明、推动历史之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延续武汉大河文化、历史文化等城市文脉,展示城市文化风貌,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市上下必须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按照国家中部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战略要求,勇于肩负长江大保护和彰显大河文明的使命,以推动武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武汉国际知名度、国际美誉度、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力争将“长江文明之心”打造成长江生态文化最集聚的展示区、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河文明对话区、武汉历史文化精髓的浓缩区,代表面向世界的长江人文历史形象,代表武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最高成就,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提供内生驱动力,为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贡献力量。
二、科学论证,明确重点
作为历史之城的核心,“长江文明之心”建设应有前性、战略性和可持续性。建议以南岸嘴为中心,着力推进“长江文明之心”建设,打造世界级历史文集聚展示区。一是打造长江文明人文之心。挖掘长江文明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盘龙城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首义文化、红色文化、近现代工商文化以及知音文化、木兰文化、问津文化、宗教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实施老城复兴,丰富、提炼长江文明体系,以历史文化传承坚定“城市自信”。二是打造长江文明展示之心。建设长江文明馆、大河论坛中心、长江文化创意中心等,打造长江文明交流平台、大河文明传播高地、文化创意孵化集群。三是打造历史之城的绿色核心。优化提升南岸嘴、龟北片区、汉阳旧城、汉口历史风貌街区、武昌古城的空间格局,实施生态修复,凸显“山、水、城、文”形胜,强化山水“十字型”景观格局及“两江交江、龟蛇锁江”中心意象。四是打造历史之城的活力核心。强调历史之城的文脉复归,进行传统文化再造和创新文化植入,提振人文旅游,演绎“老城新生”。五是进一步打造历史之城的外延辐射区。依托“长江文明之心”,链接东湖生态绿心、洪山大学城、中法生态城、光谷科技城等,形成“长江文明之脉”,与长江主轴交相辉映。
三、集思广益,抓紧规划
规划建设“长江文明之心”广泛凝聚力量,请国内外大师领衔,积极组织社会公众参与。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三城”规划,尽快开展区域空间概念规划、重要场馆方案国际征集。同时做好系列专项规划:一是开展历史人文规划,全面盘整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拟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区域性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框架。二是开展文化产业规划,从“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出发,深入挖掘并活化、延长传统文化“产业生命周期”,谋划特色文旅产业板块,创新世界级文化产业品牌。三是开展生态景观规划,凸显城水交融的生态特色和古今辉映的景观形象,营造“生态+文化”的特色滨水空间,勾画江湖相济、人水相依的美丽画卷。四是开展“四水共治”规划,解决长江防洪、排江截污、内城滞涝等问题,做实“海绵城市”,打造城水和谐共存的典范。五是开展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依托轨道交通打造快速对外疏散体系,完善内部路网骨架系统,结合城市绿道和滨水岸线打造连续慢行系统,形成串联三镇、跨越两江的文化旅游环线。
四、统筹联动,加快建设
“长江文明之心”的建设,涉及领域广泛、部门众多,必须统筹联动,保证高效有序推进。一是市区联动、部门配合,坚持以市委市政府为主导,明确市、区及各部门责任分工,借鉴长江新城规划建设经验,创新体制机制,尽快启动工作。二是策划“大河对话”等高规格活动,推动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引爆“长江文明之心”建设。三是追根溯源,探寻文化,充分挖掘武汉人文历史、长江文明历史,嫁接世界大河文化,丰富长江文明馆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文化内涵。四是依照规划形成项目库,分解任务,分步实施,保障建设按时序落实。(湖北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