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前张木易微博宣布在准备婚期。这似乎掀起了一大波CP粉的集体高潮。粉丝把这称为真正的爱情,微博评论下全是“养成系爱情”“修成正果”“真正的童话故事”“你等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之类的自我代入和自我感动的呐喊。

粉丝沉迷于小女孩8岁遇到真爱并勇敢追爱,遇到良人被照顾长大的言情小说情节,也沉溺于老师一直在说等你十八岁结婚,为小女孩守身如玉,陪伴小女生长大成人并成功娶得心上人归的艰难曲折爱情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事实上,言情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童话故事也不会有24岁王子爱上12岁邻国公主,两人在公主8岁时一见钟情,两人历经困难艰辛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故事。为什么?因为这是恋童,是犯法的啊。5年前他们公开时,即使是男生深情款款信誓旦旦地诉说着爱意,承诺会等女孩十八岁,网友还是大呼毁三观,彼时微博下的评论可没有现在这般“善意”,大骂男老师变态,说他们炒作的评论比比皆是。5年过去了,从满屏质疑到祝福,似乎大家介怀的只是年龄问题。女孩从12岁变成18岁,他们5年间的微博都在默默与世俗“抗争”,宣告着他们是“真爱”,似乎他们的坚持感动了网友,他们开始相信这是真爱,高举起CP大旗。

我丝毫不否认,12岁的年龄差一点也不是问题。如果12岁和24岁变成24与36岁,这件事完全不值得拿出来讨论。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两个成年人的自由恋爱啊,经济自由,思想成熟,两个平等的个体谈恋爱,合情合理合法,再正常不过了。但让我们从心底产生本能排斥的,只是因为年龄吗?有一种言论很容易就为年龄开脱:她不过是过早地遇到了自己爱的人,有什么错呢?乍一看,真爱至上,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无法反驳。但这种逻辑,细思极恐。作为一个小女孩,你8岁的时候懂得什么是爱了吗?你8岁就能建立起完善的价值体系了吗?

很多人都说女孩子早熟,小小年纪对大人产生感情很正常,当然了,很多小女孩都在读书的时候懵懵懂懂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自己的老师。少女的社会经验不足,活动能力又太差,在他们感到束手无策、茫然四顾时,身边那些有智慧、有才华、充满成熟美的长者,便自然而然闯入他们的心扉,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一般说来,这种对长者的迷恋会在一二年之内逐渐消失,过渡到把同龄异性作为眷恋、向往的对象。

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8岁的我们还在玩着布娃娃,把老师说的话当成真理,连基本的辨别崇拜和喜欢的能力都没有,你却告诉我她只是过早地遇到了真爱,这种形态下的“真爱”,粉丝还要大肆宣扬,不得不让人忧愁。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小女孩对老师的喜欢很正常,但作为大人的那一方喜欢小女孩就不对了。这也是很多人讨伐的原因。一个成年人,利用老师的身份获得一个儿童的崇拜和爱之后,毫无自制力地放纵自己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谈恋爱,更别说以男朋友的身份“陪她长大”,阻隔断她与其他男性的正常交往,在小女孩成长过程中“引导”和强化小女孩的“爱意”。即使不是爱情,长久的陪伴也已经成为习惯,很多人感动这份陪伴,但正是这份陪伴,切断了小女孩其他的选择。

“I have no choice but to love him.”为什么? 女孩年纪小的时候不懂这些,在男生潜移默化的诱导下自然会以为他做的事是爱。“因为在我还不懂什么是爱的时候,我崇拜我的音乐老师,而这个男人告诉我他爱我,他会陪伴我,他会照顾我,会等我长大。所以我觉得我也爱他,再加上他确实在履行他的承诺,我习惯了他的陪伴,这让我更加坚信,我们是真爱。”

人们对于男才女貌这样的组合总是乐见其成,我们往往会因为“男老师看起来和小女孩很搭”,“男老师很有才”“男老师对女生很好”而放宽真爱的标准。

但是张木易再帅,再优秀,再负责,他们两个再般配,也没办法改变一个事实:他毫无自制力地放纵自己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谈恋爱,并以此为荣,在社交网络上大肆渲染他们是真爱。鼓吹真爱至,并且还得到追捧。

公众人物的事,就不可能只是两个人的事,社会的舆论导向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价值导向,更有甚者会模仿并以此为荣。

想想你家8岁的小孩有一天跑回来跟你说她爱上了隔壁班数学老师,他们是真爱,你应该支持。不知道到时候你能不能拍掌叫好?

在舆论的影响下,会产生对这类事情的误读。打着真爱的旗号,的确很容易让界限模糊,但这种关系受到追捧,说明我们国家这些年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以后的恋童都说自己是爱情那就可以借此来躲避伦理道德的谴责了。这让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