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利他”思想引起了小编的兴趣,一时兴起收集了不少相关的的资料,意外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中国IT企业的代表性人物

福布斯2014年中国首富

马云和他的“利他”主义

他设立公益基金会,做慈善,个人捐助额就达到了百亿级别,在央视座谈语出惊人“我对钱没有兴趣”。他将企业责任感、公益理想、所做产品均“利他”为先在演讲中、访谈中随时挂在嘴边。与此同时,他的阿里巴巴一直在开疆拓土,无往不利;

2014年,马云提出,Data技术的核心,就是利他主义,相信别人要比你重要,相信只有别人成功,你才能成功。

2015年阿里云云栖大会,马云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表示,DT时代最了不起的是“利他”思想;

2018年,浙商总会半年度工作会议暨骨干培训学习会。马云在企业生存状态分析时,给了到会的企业家十四点提醒。其中提到利已独占不如利他共享……

马云:未来的经济一定是利他主义

未来的经济是所谓平台经济,平台经济就是让别人比你更强,什么叫生态,就是你强,合作伙伴必须强,合作伙伴强,你也能强起来。所以,这种理念重新的颠倒和思考,是未来30年我自己觉得重新洗牌的关键点。

马云多年来,在不同的公场合讲“利他”主义,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我始终觉得“利他主义”仿佛从来就不是一个商业世界应有的话语,觉得他讲的虚,只是纯粹的大道理,和他企业的成功、企业经营并没有关系。

至此,我们先做一个分割,来看本篇文章“利他”的另一个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他”教授赵越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

东方智慧商研院创始人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经济学-哲学博士

2002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合办的国际MBA-iMBA最佳教授奖

2002-2004连续3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学优异奖

2005年香港科技大学弗兰克林最佳教学奖

2013-2015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EMBA最佳教授奖(三连冠)

(这里要备注一下,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是全球排名第一同时也是费用最高的商学院,这个三连冠分量很高)

这位教授有一套独特的企业经营理论,名为“心性经营”,心性经营主要讲的是什么呢?根据《心性经营》理论其官网的介绍,大致可以这样理解,企业家的思维高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决策等等,更以理论中的营销内容举例来说明心性经营对高度的分阶:

最低阶段为物质营销:战术阶段,以产品为导向,处于这个高度的企业,会认为认为营销就是促销、促销就是降价、自觉十分满意的产品、推出市场却少人问津等等观念,深陷价格战红海,难以自拔……

之后为中阶的心智营销:战略阶段,以市场为中心,这个阶段高度的企业,了解消费者心理,从物质营销向心智营销,市场区隔、选择目标、市场定位,市面上的大多成功知名企业品牌,都是站在心智营销的层面;

最高阶的营销为心性营销:智慧阶段,以人为中心的营销之道,处于这个阶段高度的企业,谙深市场是感知的战争,而不是产品的战争,好的产品,是直接做到用户的心里面去,世界上顶级企业无不谙深此道,百年长青企业,利他企业文化。

哪这位港科大EMBA教授,又怎么会被称为“利他”教授呢?

心性经营的理论中,就有一个“利他”的概念在其中,“大道至简,大道相通;大道无我,大道利他”,这是赵越教授心性经营理论的核心思想,由于在课堂,“利他”思想及这两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赵越教授也被学员们亲切的称呼为“利他教授”。

“也许真的是大道相通?”

两位大咖都是推崇“利他”思想,“利他”主义的,刚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直到看到了这段介绍:

赵越教授为电商巨头的长聘内训导师

在阿里巴巴发展的最关键时期(2008年),阿里首席战略官曾鸣教授推荐赵越教授,此后十余年,赵越教授先后共11次为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团队进行战略营销内训。

“无巧不成书”与启发

小编随意找的资料,在两个代表人物之间竟然有这样的渊源,我并不清楚,马云的“利他主义”和这位“利他“教授赵越是怎样的相互关系,不过,却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成功没有偶然,成功者所分享的,如果你觉得毫无用处,只能说明两者之间的思维高度相差太大,就如同开始看到马云的利他主义,觉得利他这个概念在企业经营上,只是大道理、虚,直到看到心性经营对营销的描述,才理解,是自己肤浅了,一直只在物质层面上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