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现在是中国电影的上升期,中国电影市场即将迎来井喷的时代,似乎在媒体的渲染下我们真的能感受到中国电影的黄金期要到了。这是喜大普奔的一件事,不是吗?你看,不管是一些亚洲国家与中国合作电影,还是所谓的好莱坞的大制作们也都来到了中国,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预示着中国,这个过去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今天所向世界展示的独有的魅力。中国的发展变化在世界上来看都是有目共度的,充满着挑战和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我想起了6年前的一部纪录片。讲的是全球影院新建情况,从当时的数据分析来看,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部分欧美国家的影院已大致趋于饱和,对于新建量在逐年呈下降的趋势。但是中国却以一个反常的比例往上升,当时中国的国民情况也不如现在这么好,以至于当时的被访者对于这个节节攀升的数据比例也不能说是完全乐观的。但是回过头来,到了2018年,再看当时新建这些影院的投资商,就不得不佩服钱的确应该他们挣,因为起码他们看到了未来几年的大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向来不缺聪明人,在大的环境下总有那么一发人可以把准脉搏。于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如春笋般往外冒的看似形形色色却实质一般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看不懂中国的电影了,或者说是越来越没有兴趣和中国的电影耗了。虽然现在的电影参与者大家都说着这是艺术,这是为了我们中国的发展,这是中国制造,这是倾注心血的呕心力作。但是观众却也越来越无法在看过的电影中找到更多的心意。人是一个非常聪明并且非常决绝的动物,你给他什么样的反应他是能感受到的。不要说着这是为了培养中国人的观影习惯这些教育家这类的台词,想想香港的电影黄金寿命不可谓之长,好莱坞电影不可谓之短,老祖宗早就已经告诉我们物极必反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资方大都为钱,观众也知道没什么白莲花。于是导演也大部分为了市场而拍,以至于偶尔出现那么几个白莲花似的电影会引起媒体的讨论。演员那就更不用说了,能真真正正为的是这个艺术字眼担当的又有几人?这就是为什么观众看到的大都是看一遍就不想在回顾第二遍的电影,看了之后恨不得骂街的电影出现。有时真不能怪观众毒舌,因为这真不是一部称职的电影,你要观众怎样骗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们观众毕竟玩不过人家资本。好吧,你说我电影不是电影,那就不是电影吧,我要的就是票房,于是话题、粉丝、炒作无所不用其极,只要给我票房。观众就像傻瓜一样被忽悠着进了影院,然后还被忽悠着对自己的愚蠢学着掩饰。为什么现在电影虽多,却鲜有经典之作。为什么出现流水的电影,铁打的经典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心之作太少,当有一天观众觉醒,中国电影这个标签是否会成为过去,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时代的驱赶下,弄潮毕竟太少,外国电影会不会在两相的比较中胜出?如今中国培养的观影习惯是不是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且要看中国的电影态度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