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已至

荔枝正熟

一颗颗圆胖鲜红的荔枝

携着南国的清露和枝叶

跋山涉水而来

轻轻剥去略粗粝的外壳

莹若凝脂的果肉便蹦跳出来

跌到嘴里

满口甘滋爽脆、鲜嫩多汁

盼了一整年的鲜活荔枝

终于热烈地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枝,原名离支,最早记载于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隐夫薁棣,答遝离支(晋灼注:离支,大如鸡子,皮麄,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用现代话意译一下就是这个果儿大又圆、嫩又甜。离支,意为割去枝条,离读去声,是动词,或许古人也明白荔枝这种水果易腐坏,摘取时需要连带着枝条,这样才能多保存些时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说到荔枝的难得,不得不提到杜牧那句人尽皆知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对荔枝的嗜好,竟是到了劳民伤财的地步。因着荔枝的不易保鲜,“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就让远在产地千里之外长安美人犯了难。

为讨佳人笑,玄宗便“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千里奔波,驿马换了一匹又一匹,天气炎热,道阻且长,人、马不知累死多少,只为满足宫中的妃子尝鲜之念。荔枝小小,得来太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飞邮传荔枝,并不只是玄宗的独创,早在汉武帝时,便有了“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竟是为荔枝专门设了特殊的驿站(普通驿站只有三五十里一站),五里一小站,十里一大站,一刻不容缓,极尽所能要把荔枝的新鲜送入宫中去。甚至有人上书谏曰:“南州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荔枝的罪过,好像有点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吃到更新鲜的荔枝,宋时蔡京曾选小株荔枝植于盆中,走海运入京:“宣和间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宋徽宗赵佶尝到从盆栽中摘得的鲜荔枝,笑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哪用得着驿马千里奔波,荔枝芬芳随意座中就能取得,以此嘲笑当时唐皇的百般周折。其实都是同样的舟车劳顿,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荔枝从南到北,无论再怎么运输也是不易。

小小一颗荔枝,竟至于此。汉皇唐妃宋帝对荔枝的喜爱,又牵动了多少人的心。今有一荔枝品种名为“妃子笑”,大江南北随处可寻,街头荔枝堆成小山,再不复往日所得艰辛,实在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枝于北方运输不易,但若在产地便能吃个痛快,苏轼被贬岭南时就尤为偏爱荔枝,第一次初尝荔枝便大发感叹:“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这荔枝,怕不是仙子吧,红色罗裙,白玉肌肤,世上竟有此等妙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尝之后,更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又无数次为荔枝吟诗赋词,尤以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广为人知,三百颗当然是夸张之辞,但每日吃三十颗肯定有的,吃得苏轼连连上火,但即便如此也不忍停口。

荔枝没熟时就心心念念“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荔枝新熟时又给好友写信:“某启。近苦痔疾逾旬,牢落可知,今渐安矣,不烦深念。荔枝正熟,就林恣食,亦一快也,恨不同尝。”明明痔疮还没好,这又念叨着要去林子里美美大吃一顿荔枝,真是个十足十的吃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大师齐白石也对荔枝盛赞有加,“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简直把荔枝夸上了天,又为荔枝作图多幅,可见其对荔枝的喜爱程度,荔枝入画,取其谐音,有“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部分荔枝画作

不知是不是因着荔枝与杨贵妃的渊源,诗人常常会把荔枝与美人联系起来,果肉丰腴,似美人冰肌玉骨,外壳鲜红,则是美人罩着的一件绛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肌不受人间热 ,分明密露枝枝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餐秀色,味肤腴。轻红端合与为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枝啊,红得可爱,白得莹润,今日再吃荔枝,凉水冰过,小壳堆成山,大快朵颐,一把纨扇轻摇,午后慵梦长,还沾染着荔枝的甜香,再幸福满足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觉感叹,生在交通发达的今时是多么幸运,不再是只有巴蜀岭南的人才能品到荔枝的鲜甜,而今的人们,即使身在北国,也是想吃就能吃到,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甚至想吃什么品种还能从网上购得,飞机铁路代替了人力车马,荔枝的难以保存也不再是原罪,便利的技术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不可谓不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知荔枝难,今更惜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