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品以荔枝为贵,而滋益则以龙眼为良。”这是医药大师李时珍对龙眼与荔枝的评价。龙眼,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滋补佳品。有“补气血之功,力胜参芪”之说。龙眼营养丰富,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龙眼中都有。据测定,果肉中可溶性部分占79.77%,其中包括葡萄糖24.91%、蔗糖0.22%、果酸1.26%、含氮物质6.2%、蛋白质5.6%、磷0.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龙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柑桔的两倍。由于营养丰富,滋补之功蜚声海内外,我国龙眼肉和龙眼干(桂圆),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紧俏商品。桂圆和龙眼肉都有补气血、益心脾和安神的功效,是治疗虚劳羸弱、健忘、失眠以及惊悸、怔忡的重要中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国医学用以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尖眼的著名方剂“归脾汤”,就是以龙眼肉为主组成的方剂。气血两虚时,用龙眼肉、西洋参、白糖各3克反复蒸之成膏。每日开水冲服一匙,其滋补效力胜过人参黄芪,对妇女产后虚弱尤宜。用龙眼泡酒,可提神益智,滋补脾胃。龙眼益智,在许多古籍医典中都有记述。《本经》上说:“久服强魂魄,聪明”。《日用本草》说:“益智安心”。《滇南本草》上说:“养血安神,长智敛汗”。《泉州本草》认为龙眼还有壮阳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眼除鲜食外,多加工成桂圆,龙眼肉。龙眼肉有生晒、熟晒两种加工方法。生晒的龙眼肉为琥珀色,明净油亮,味道也好。熟晒的颜色发黑,质地不及生晒者佳。龙眼肉除泡茶、作甜食、浸酒外、尚可制成龙眼膏、糖水罐头、冷冻龙眼等。长期用以滋补时可自制成膏或龙眼酒。下面介绍几种具有食疗食补作用的吃法,以飨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眼酒

本法源于《万氏家抄方》。取龙眼肉150克,用好白酒200毫升浸泡,密封。每日摇动一次,90天后即可。百日之后效力更加。每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有温补脾胃,提神,安定之功。可用于体虚、健忘、失眠等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眼膏

中医称“玉龙膏”。取龙眼肉200克,加白糖12克,置于碗中,盖以干净纱布。置饭锅中反复蒸之。有大补气血之功。为体虚赢弱、产后虚弱的理想补品。每次开水瀹冲一匙。此膏补益效力极佳,故有“代参膏”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桂圆参蜜膏

龙眼肉120克,党参250克,沙参125克,先浸泡。水煎,每20分钟取汁一次,加水再煎再取汁。反复取汁后并在一起,文火浓缩成膏。再加蜂蜜一倍,沸后即可。装瓶待用。除具有补气血外,尚有利咽止咳止哑之功。每次一匙冲服(《药膳食谱集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眼是我国特有果品。古人在形容龙眼时说:“圆如骊珠,赤若金丸,内似玻璃,核如黑漆。”由于形似龙之目,故称龙眼。又因龙眼能益智,令人聪明,也叫“益智”。另有圆目、蜜脾、亚荔枝、绣水团,鲛泪等别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眼还有个有趣名字,叫“荔奴”。这是因为龙眼熟于荔枝之前,但其它香味又不及荔枝,故名。龙眼主要产在广东、福建、广西、四川、台湾等省。广东的优良品种有石峡、乌圆、鸡公仔等。福建上乘品种有普明庵、乌龙岭、红核仔等。四川产的八月鲜是一种早熟品种,品质极佳,含糖量达17%以上。

龙眼属甘温之品,祖国医学认为甘甜助火,所以内有痰火或湿滞时不宜食用。肺受风热,痰中带血时,也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