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求他们生活得多好,只要不成为流浪儿我就放心了,求求你收留他们吧。”4月2日,宁夏西吉县火石寨乡罗庄村简陋的屋子里,一位声带无助与绝望的癌症母亲重重地一跪,说着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停地哀求禹小琴,请求她收留自己的孩子。对于回民来说,就连长辈去世最高礼数也是作揖而不会下跪,而她这一跪,不仅是哀求,更是生命中最后的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家六口人组成,夫妻俩和4个孩子。和其他农户一样,男人出门打工,女人在家种地带孩子。因此,40岁的父亲马万龙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在家待的时间不足一个月。家里只留下33岁的母亲马飞燕和4个孩子,一家六口勉强靠马万龙的工钱和政府的低保过活。屋漏偏逢连雨天,几年前,马飞燕患上了子宫癌,2016年手术后仍然并未好转,如今,癌细胞已扩散至全身,生命进入倒计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爸,我要爸爸,爸爸…”4岁的马小云抱着哥哥号啕大哭。她是家里年纪最小的孩子,妈妈卧床没法照看她,平日里由两个哥哥轮流照顾,一哭闹起来就抱着哥哥不松手。本应倍受爸爸宠爱的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在外打工的爸爸了,对于这个年仅4岁的小女孩来说,生活的艰辛和困难浑然不知,年幼的她甚至不懂得相比一年见一次的爸爸或许很快就永远见不到妈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赶紧添柴,我的面已经快和好了”,因为孩子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早已辞世,没有亲人可以指靠。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和妹妹,10岁的马小军和8岁的马小兵,俨然成为了小家长,每天都是由他俩来准备全家的饭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添柴做饭,懂事的大哥马小军承包了大多数家务,作为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他已经能非常熟练地洗衣打扫。他说,他不怕吃苦,也不怕累,只是希望妈妈能赶紧好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病的妈妈和不在家的爸爸,让几个孩子不得不坚强自立。老三马小玲今年只有6岁,天气还很凉,在寻常人家,孩子还被家长裹得严严实实的时候,她只穿着薄薄的衣服,被冻得瑟瑟发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小军尽管要料理家事,照顾家人,但是他依然有着优秀的学习成绩。马小军每天要走4里路去上学,荒芜的路上,这个小小的身影显得格外凄凉。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学业,大概懂事和坚持对他来说,已经是现实教给他的最大课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走了,孩子父亲还得出去打工,孩子们就得流浪街头了。不求生活多好,只求我的孩子能穿暖吃饱…”前两个月,检查得知自己的身体癌细胞已扩散至全身的马飞燕给禹小琴打了求助电话。禹小琴是一位自己出资创办助学中心的好心人,专门收留孤儿、留守儿童和身有残缺的孩子。上门查看他家情况后,禹小琴非常想伸以援手,奈何已经收留50个孩子的助学中心因为资金短缺已经难以为继,实在没有能力再收养这四个了,只能含泪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日,马飞燕再次拨通了于小琴的电话。从禹小琴进屋开始,马飞燕的眼泪就没有断过,哭诉着她家的困难情况,癌症晚期的痛苦已经让她难以忍受,她最放不下的,还是她的孩子。“我最怕他们四个流浪街头成为流浪儿,求求你收留他们吧!”看着犹豫不决的禹小琴,马飞燕跪在了于小琴面前,头深深地埋了下来。对于回民来说,就连长辈去世最高礼数也是作揖而不会下跪,而她这一跪,不仅是哀求,更是生命中最后的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这可怜的一家,禹小琴早已泣不成声,直到离开她也没同意把孩子接走,因为她实在没能力了,走时她向马飞燕郑重承诺,筹到资金就第一时间来接走孩子。#关注身边人 关注平凡事# 这里是一名摄影记者的记录之路,借用手中相机,记录世间的美好与悲苦。请关注企鹅号“马小马”,如果你的身边有打动人的故事或需要帮助的人,请添加马小马记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民声最前沿”。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谢谢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