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4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物有本末,事有始终,“道”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和规律。谋“道”,就是要在实践中善于挖掘、发现和遵循规律,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实践。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有着自身规律。规律从哪里来?要从实践探索中来、从理性认知中来。对组织工作,我们不能停留在“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的表象认知上,而要观其势、觅其理、悟其道,透过表象究其内涵要义和规律特点,以深透的思想感悟和逻辑启迪,引发对未来工作的深层思考。

第一,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研究思谋组织工作。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做好组织工作,要有历史责任感。这个历史责任感,是对历史的传承,把工作放到历史长河中去寻找答案;是对现实的回应,以解决问题的成效推动历史的进步;是对未来的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为长远发展打基础。

第二,从政治与经济的辩证视角研究思谋组织工作。组织路线从来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不从大局的视角来研究组织工作的定位,只能是被动地跟跑;不从发展的视角来研究班子、干部和人才,只会是“两张皮”。系统内的单向循环,永远没有生命力,也出不了生产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很重要,是组织工作的职能决定了的。但也有一个主动牵引和引领带动的问题,决不能被动地跟跑,更不能标签化、口号化。

第三,从干部与群众的关注重心研究思谋组织工作。干部与群众的关注重心各有侧重,从选人用人来讲,干部更多关注的是过程,而群众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从群众工作来讲,干部更多关心的是“成就感”;群众更多关心的是“获得感”。从产品生产链分析,组织工作的“产品”是干部,使用“产品”的是各级党委,检验“产品”优劣的是群众。这就给组织工作的价值取向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那就是我们生产的“产品”,既要让党委好用、群众满意,也要让干部服气。否则,就形成不了战斗堡垒的正能量,会衍生出在堡垒中战斗的负效应。(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