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凡强势君主,特别是功绩显赫的雄武帝王在晚年都会出现重大错 误。前面说的赵武灵王、秦始皇都是前车之鉴。大汉王朝最有成就的汉武帝,也没能避免重蹈覆辙的噩运。 话说汉武帝晚年的时候病魔缠身,经常耳目不灵,精神恍惚。按说这 人老了有点病也是生理上的正常现象。可汉武帝他老人家估计应该是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总以为是有人对他下了蛊。 雄主暮政是封建王朝发生政治危机最多的时期,当时武帝年纪已经大 了,很少出头露面,一直都居住在甘泉宫里,平时和他往来比较多的也就是钩弋夫人和他的儿子刘弗陵,即使是卫皇后(卫子夫在陈皇后被废后继位为后)和太子刘据也很少能和他见面。正是因为太子、皇后和武帝的沟 通变得越来越少,一些伺机扳倒太子的奸佞之辈才增添了信心,在暗中蠢蠢欲动,整个长安城弥漫着令人不安的气息,就在武帝一直担心着有人对他下蛊的时候,一位奸佞挺身而出,对武帝说道:“陛下,您的担心恐怕没有错”。道出自己心中困惑的大臣,正是绣衣使者江充 江充原名江齐,是赵国邯郸人。因为揭露赵王刘丹乱伦一事,江充受到了武帝的赏识,先委派他出使匈奴,后来又让他当上了绣衣使者。绣衣使者是代表皇帝和朝廷缉捕活跃在京城的盗贼,同时监察王公贵族的犯法行为,说白了就是秘密警察。江充表面上秉公执法,实质上却经常收取王公贵族的贿赂。有一次,江充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和太子发生了龃龉,从此 结下了梁子。现在江充这么做是想利用这个机会陷害太子。江充以前曾经得罪过太子刘据,担心刘据上台后会对他不利,所以决定趁这个机会先下手为强。

武帝一听觉得江充说得有理,挥了挥手,说道:“我猜也是这么回事,既然你也这么看,我就派你去办这件事吧,彻查到底!” 年迈的雄主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内心早已不复少壮时的豪迈霸气。恐惧与不安侵扰着他们的内心,影响了他们的头脑。不想服老,不想面对自己最弱的时刻,但身心日渐衰弱的事实坚硬如铁。为了维持自己一贯的强势,不让人看出自己的衰弱,汉武帝的言行举止变得乖戾强横。这为告密者江充横行跋扈制造了很多可利用的空间。 告密者的通行获利模式是:利用皇帝的恐惧捕风捉影制造冤案,再通过冤案滥用私刑铲除政敌,反过来又加强了皇帝对自己的依赖性。简言之,告密者制造的冤案越多越大,权势就越稳固,政治地位也越高。告密者以迫害臣民为本的生存方式,远比一将功成万骨枯来得残酷。战争会流 血,但也从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发展。而告密者好比是猪肉绦虫,会令社会患上脑囊尾蚴病,一步步滑入全面崩溃的深渊。这是专制皇权才会滋生的毒瘤。更讽刺的是,病急乱投医的帝王们越是依赖告密者,内心的恐惧就 越没法消除,最终陷入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汉武帝此时恰恰处于这样的 可悲状态。 就这样,江充一番鬼话顺利骗到了尚方宝剑。接下来,一场血腥的屠 杀无可避免。他带着巫师到处挖坑掘洞,名义上是逮捕涉嫌放蛊的人,但 却在暗地里派人将木头人早早埋好,栽赃陷害。利用这种手段,才没多久 变的时间,江充就杀害了上万人之多 然而,这上万生灵的逝去,只是江充残忍计划的前奏而已。他的真正 目的并不是这些人,而是太子刘据。江充派了一个叫作檀何的胡巫对武帝 说:“虽然各地放蛊害你的人都抓得差不多了,但是您的宫殿上头还是鬼 气沉,这说明后宫之后还埋藏了不少的木头人,如果不彻底根除,皇上 的病还是好不了。” 汉武帝得知有上万人给自己下蛊,早就吓得不行。听了胡巫的话后, 汉武帝还下意识地望了望天,也正巧那天是阴天,阴云密布。武帝一看这 架势,也就只能深信不疑了,对胡巫下令:“挖,赶紧都给我挖出来!” 武帝一声令下,那边的江充就开始下手了,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挖坑 的工作,武帝还派了案道侯韩说、御史章赣、宦官苏文作为江充的助手。 一江充虽然一心想对付太子,但是也没胆子直接拿太子开刀,他先带着自己的挖坑队伍从那些不太受宠的妃子中下手,一个宫殿一个宫殿地接着 挖,把卫皇后和太子的宫殿放在了最末位。 江充几乎把整个皇宫都挖了个底朝天,最后终于来到了太子跟皇后的宫殿。因为是有意栽赃的,所以这里发现的木头人特别的多。江充心满意足地命人收好了这些木头人,然后大摇大摆地禀告皇上,这次他又得手了。

太子刘据是无辜的。但当他看到自己宫里搜出了这么多木头人,如圣 遭晴天霹雳,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罪。良久,他终于回过神,急 忙把老师石德喊过来商量对策。石德本来是个老实忠厚的人,但他也知道 这时候老实下去最后死的就是自己,于是对太子献计道:“以前的丞相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和卫伉等人,都是因为巫蛊的事送掉了性命。太子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假传圣旨先将这几个小人铲除掉。”宁输数子,毋失一先。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太子想了想,还是有些犹豫,对老师说:“江充他们虽然是小人,但是奉了我父亲的命令来调查的,我又怎么能擅自逮捕他们呢?”这种公然抗法的行为,廷尉府会毫不客气地定性为谋逆。朝廷各专政机关依据汉律平叛。就算大臣与国人同情太子,也不会站出来妨害有关部门执行公务。 除非能以“兵谏”顺利逼宫,把汉武帝通成退居二线的太上皇 (类似后世李世民的做法)。否则,根本无法全身而退。一把定输赢,不成功便成仁,石德阴沉了脸说:“太子您如果这个时候还婆婆妈妈的,恐怕就会遭受和秦公子扶苏一样的命运。” 太子听到这里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当年公子扶苏不听老将蒙恬劝阻, 不走法律程序申请行政复核(蒙恬的建议),二不利用忠于自己的秦长城军团武力抗争,最终不仅自己丧命,还连累了整个秦帝国陪葬。秦人的失败教训,汉室最为忌讳。思前想后,太子终于下定了决心采纳石德的建议,派人前去捉拿江充等人。 江充已经派人去未央宫禀告了汉武帝,现在正美滋滋地等着圣上的命令逮捕太子等人呢,哪里想得到太子竟敢犯上反抗。太子带兵过来之后江充束手就擒,被太子一剑砍死,其他几个人也都被控制住,唯独苏文个人跑了出去。 这条漏网之鱼打乱了太子党的全盘部署。苏文唯一的生路是找汉武帝。若是老皇帝的军队赶来,一切都完了,太子要赶在武帝军队未集结之前结束战斗。与之前许多政变一样,最终结果取决于动作快慢。太子刘据杀掉了江充和檀何后,派手下连夜敲开了未央宫长秋门,将事情经过如实禀告给了卫皇后。然后太子又征发了中厩(皇后车马所在地)的车马和射士。 打开长乐宫的武器库,集结了宫中的卫兵们大肆搜捕江充等人的,再说在混乱之中逃走的苏文,连滚带爬地逃到了武帝所在的甘泉宫, 诬陷太子起兵造反,擅自处死江充等人。武帝一直都对太子很放心,起初并不在意,只是淡淡地说:“因为后宫里挖出了木头人,太子肯定会迁怒 于江充等人,将太子招来问问就知道了。”说完之后,武帝就派了一个内侍去宣太子见面。 谁料到,这个内侍是苏文等人的同党,他不敢也不想去见太子。一且 让太子讲明事情真相,最后倒霉的还不是自己。于是,他索性在别的地方躲了一会儿,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才回去报告说:“太子真的造反了,他 不敢来见您,还要杀我,后来被我逃出来了。” 汉武帝这才信以为真,认为太子确实造反了。此时,在长安城内的丞相刘屈氂也听说了太子造反的事,急急忙忙派长吏来到甘泉宫报信。汉武帝担心形势会继续恶化,于是使用正式的诏书,并加盖上自己的玉玺, 命令丞相刘屈氂带着军队平叛。不久之后,汉武帝又征调了三辅地区各县的土兵,都划归到刘屈氅的部下,二千石以下的官吏,也统统归刘屈氂管辖。刘屈氂手里有了兵权,胆子也壮了起来,调集人马将皇宫内城团团包 围住,一心要捉拿太子。 太子本来只想清剿江充等人的余党,没想到竟然捅了这么大的篓子 此时此刻,再说什么都没用了。他知道武帝已经认定自己造反,只好硬着头皮进行抵抗。他假传圣旨,将监狱中的全部犯人释放,并发给他们武器,然后又宣告百官,声称皇帝已经病危,有人想趁机作乱,号召大家和他一起发兵平叛。 一边是拿着皇上圣旨的丞相,一边是未来的汉朝天子。百官们不确定谁是真正的谋反者,觉得帮谁也不是,索性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太子和丞相各自带着兵作战,打了三天三夜,死了几万人,还是胜负不分。到了第四天,汉武帝还在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这时大家才知道是太子在谋反。不但百官就此倾向了丞相一边,就连太子手下的人也都纷纷倒戈。太子见形势恶化,只好派了囚徒如侯拿着自己的符节去征调长水和宣曲两地的骑兵。但是如侯才走了没多久就被杀掉。 太子走投无路,只好杀出了长安,一路东奔,最后来到了一个名叫泉鸠里的地方,躲在了一个农民的家里。没过多久,太子在这里居住的消息就走漏了出去,新安县令李寿带人前来捉拿,最后逼死了太子,并杀死了太子的两个儿子平叛有功的李寿被封为了邗侯,刘据和皇子的厂体则被运回了京城。 看着子孙们的尸体,汉武帝突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无法挽回的糊涂事杀了自己儿孙的人被封了侯,这不是让天下人耻笑自己吗? 清醒过来的汉武帝命人彻底清查此事,一年之后,事件终于真相大 白。卫皇后和太子根本就没埋过什么木头人,都是江充等人一手栽赃的。 太子刘据也确实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本意中没有丝毫的谋反之意。但事到如今,说什么都已经没用了,大错已经铸成,也只能杀了诬陷太子的人和逼死太子的人来泄恨了。汉武帝经此一事心灰意冷,巫蛊之祸两年之后下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