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几功德,量彼来处

受物知思,节用惜福

此处所讲,人生命的本源,一为感恩,二为惜福,感恩是爱的源泉,而惜福,是对爱的敬畏,佛家讲求,一切为缘,始于所求,失于所求,无始无终,无欲方为生。

我脑海中一直有这样一个场景,数万年前,万物枯竭,人类祖先亦为兽类,四肢而行,经历万万年,有了冬夏,偶见绿植、虫兽、又是万万年,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然后某一天,这些兽人中的一个特例,突然感受到心跳加速,因为它第一次如此认真的望向天空,他看到烈日如轮,星河曼妙,皓月当空,顿生情愫,后来他闻到花香,所有兽人同胞都还是为饱腹而奔波,只他一人,立于寸土,任思维遨游于天际,这样,便出现最早的冥想,谓之源。

心念趋静,深为禅定

当然上方都是我一纸空言,现实生活中有据可考的冥想最早出现在古印度和佛教,为一种精神训练法。或有人所讲冥想来源于宇宙,宇宙为能量和意念所成,人由意念所主导,意念之由便是冥想。而我国古代,有老子言,冥想即为道,何谓道,道可道,非常道,不可说,不可言便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及拜神论,很多人都想起封建迷信,又因中国古代帝王酷爱寻求长生不老只求,以及民间追捧的祭祀,很容易引导人将神论放入一个很不堪的境地之中,又会给人一种中国古代是一个崇尚神学的社会,其实不然,中国的古人多半是不信鬼神的,这无论是从孔夫子质问弟子不知生焉知死的言论中,还是从中国古人所著《灭神论》《论衡》都很容易看出,中国人宗教信仰意识本是很淡薄的,所谓的拜神多是停留于敬畏,并无虔诚可言,中国式的拜神不同于西方对于神的追求,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柏拉图,他们对于上帝的崇敬,是任何事物不可摧毁的,并不同于中国古代小说对于神的调侃,在西方,上帝总是以最神圣的姿态示人,不可亵渎,所以中国普通人的底线多是法律所给予的,并无信仰。而缺少信仰,很多程度上来说,是因为这个社会没有对于信仰,对于意识的认知,这个社会的太现实,追究其本源,便是思想的匮乏,人对于其本身和世界的追求的缺少,冥想,就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深入了解本身,让你更早的明白自我的追求与道路,以及你身边的世界。

我们要明白,人在二十岁的时候看清自己,和在三十岁的时候看清自己,命运自然是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