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节气。“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是一句中医俗语。

“冬不坐石”是因为石头具有骤温性和传导性。中医认为,石头在冬季十分寒冷,属阴邪,而人体在冬季的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如果久坐石凳,寒凉侵入人体,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尤其容易伤及肾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不坐木”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

此外,夏季养生,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呢?

不宜多吃冷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度越来越高,在外面稍微一走动就汗流不止,拿起冰箱里的冷饮就开始痛饮,而当这些冷饮一进到肚子里,肠胃就会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
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聚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不宜“快速冷却”

“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出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或待汗发散干之后再冲洗。同样的道理,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进很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不宜夜晚露宿

很多人会趁着夏季,去野外露营,赏星,关于野外露营,你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盛夏时节,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
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病,如大脑炎等病。

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逸,导致睡眠不足。
因此,中午睡上一两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空调不宜开得太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而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
若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患病。因些,夏季使用空调温差不易太大,最好在摄氏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不宜戴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

太阳镜能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但如镜片颜色过深,会因视物不清而影响视力;如镜片颜色过浅,紫外线仍可透过镜片损伤眼睛。
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应允许15%—30%之间的可见光线穿过灰色或绿色的镜片,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来源丨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