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小田

近日,辽宁省印发了《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其中针对老龄化提出了不少“脑洞大开”的建议,包括有对生二胎的家庭提供政策奖励和鼓励老人创业。

自2016年年底国务院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后,据笔者统计,目前已有广东、甘肃、陕西、河南、辽宁、福建、广西、重庆、江西印发了本省的人口发展规划。尽管这些省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差异颇大,但在人口规划中,无一例外地提到了老龄化加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老龄化是一个相对值,即是老年人在总人口的占比上升。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对老年人的照看、医疗等压力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加,最近全国养老金已经十四连涨,并且把调剂级别提高至中央。与此同时,全国的少儿比重在下降,预计到2030年,0—14岁少儿人口占比降至17%左右。

关于解决老龄化问题,最常见的提法就是鼓励生育和延迟退休,这两点也在上述规划中呈现。

青年人过劳,却想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2016年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写到了:“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逐步完善职工退休年龄政策,有效挖掘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人社部的文件中,这是最早一份提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文件,各省制定的人口发展规划也引用了这一提法。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过在政府眼里,把老人放在家中似乎是一种资源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飞越老人院》的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老年人力资源可以怎么开发呢?

一份人社部2013年的答记者问中这么说道:

延迟退休是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从2012年开始,劳动力资源总量开始出现下降,这也预示着我们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将要结束,所以必须研究如何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劳动条件已经比改革开放之前大大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有大大降低, 许多专业技术岗位,50、60岁也正是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的阶段,这种高端人力资源替代弹性是比较低,如果这部分人过早退休,是对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
虽然我国也存在就业压力的问题,但是局部的劳动力不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现。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变化,对低龄老年人的人力资本开发将逐步凸显其重要性。延迟退休年龄是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简单总结,便是劳动强度相对小的技术岗位职工,按照现行的女55岁、男60岁退休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不过延迟退休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每次提出都有大量反对声音,而延迟退休方案也始终没有正式出台,只是不断吹风。今年年初,时任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人民日报》中撰文写道:“针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适时研究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等应对措施。”

尽管中国退休年龄在全球范围内偏早,但工时却名列前茅。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统计出,中国劳动者年工时为2000至2200小时左右,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过半数行业每周要加班4小时以上。可以说,在退休之前,我国的劳动力已经充分发光发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银集团2015年统计的全球城市平均工时排名,图片来源:明报

对于如何“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问题,全国和各省的人口规划均给出了一些建议:

发挥老年人的社会经验和职业技能优势,推动老年人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咨询服务, 从事科研开发推广和生产经营等活动。(江西)
支持大龄劳动力就业创业,加强大龄劳动力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避免其过早退出就业市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培训。(重庆)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家庭发展、互助养老、社区治理、社会公益等活动,继续发挥余热并实现个人价值。(广西)
建立 老年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作用。(福建)
建立 “以老服老”服务体系,鼓励低龄老年人向高龄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和心理关怀。(福建)
实施老年教育机构基础能力提升计划,改善老年大学(学校)办学条件, 建设一批乡镇(街道)老年人学习示范场所,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培训。(广东)
支持老年人才 自主创业,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辽宁)

事实上,在辽宁省之外,其他省份的人口规划也提出了鼓励老人创业提到老人创业,众多媒体会提出日本的例子,甚至拿出了数据指,在日本新创业人群中,约三分之一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但值得留意的是,日本国内却正在为过劳死的问题担忧,并且在近期完成了一项有关限制加班工时的法案立法。据澎湃新闻对该法案的介绍,其中规定原则上加班上限为“每月45个小时、每年360个小时”,繁忙期等特殊情况则规定为全年720小时、单月100小时(包括休息日工作)、2到6个月平均在80小时以内(包括休息日工作),违反的企业将受到处罚。

“过劳死”在日本是一个法律名词,法律上也可以认定“过劳死”。在推动限制加班工时的法案中,去年“过劳死”卡车司机是一个重要个案,据统计他在死亡前1个月的加班时数约为114小时。而在中国,卡车司机也是长期过劳的行业,今年发布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指出,42.1%的卡车司机平均每天工作8至12小时,9.2%的司机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且长期不规则的进餐和休息,使得卡车司机往往罹患各种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一顾问公司“i黑马”在2014年发布报告,指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图片来源:惟工新闻

以中国当前的劳动环境来看,能让青年“劳动力们”健康工作到退休,恐怕都是一件难事了,而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人们对延迟退休的反感情绪实在太自然了。此外,这种高强度工作也并不全是“劳动力”不足造成的,所以想让老人重回市场为青年人减少工作负担,也远没那么简单。

丁克家庭成了社会稳定的隐患?

辽宁省的人口规划中,还透露了一个生育观问题。在生育率偏低的省份,生育二孩,已经从放开管制走向鼓励。

文件中写道:“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当然,里面提出的减负政策和方向,对生育二孩的女性来说,的确能起到帮助作用,包括有鼓励雇主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提供灵活工作时间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条件,支持妇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已全面放开二孩,图片来源自网络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生育观可能变成资源倾斜向二孩家庭,裹挟女性生育,这对非二孩家庭和单身者来说,则可能造成区别对待甚至不公。前段时间,个税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了子女教育等支出将可以进行专项附加抵扣,被网民批评为是变相的“单身税”,这种说法被学者否认,但依靠税收调节鼓励生育的说法得到肯定。

人口老龄化严重,鼓励生育的确是一个可行途径,但不该变成变相逼生或者污名化不想生育的人。

《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人口挑战一节里,关于“家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隐患不断累积”的话题后面,把“单人家庭、单亲家庭和‘丁克家庭’比例逐步提高”列入其中。这意味着,在政策制定者眼中,丁克也是一种“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丁克家庭的表述差异,在全国人口发展规划里,表述是家庭呈现多样化,而在辽宁省的人口发展规划里,则纳入到隐患中。图片截取自中国政府网和辽宁政府网。

此外,辽宁省提出的“总和生育率”的目标似乎也偏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整合自各省人口规划,整理:黑影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辽宁省目前的“总和生育率”都比其他省份要低,而目标的提升幅度则高于其他省份。这对于全省人口总数正呈现下降趋势,且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的辽宁省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

注:总和生育率的计算方法是某一时间点各年龄别妇女生育率的总和。在各年龄别生育率不随时间改变的假设下,总和生育率反映妇女一生中生育的子女总数。

留言

关于老龄化和鼓励生育,你有什么想法?

欢迎给我们留言

相关阅读

放开二胎后,女性得到更大的生育自主权了么?

上海城市规划的锅,最终谁来背?

在当下的环境里,一个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准绳,记录边缘和弱势群体,关心事实而非情绪,在乎对话而非站队的自媒体,有可能存活吗?NGOCN正在推行一个长期性的小额资助计划,但它的意义不只是让我们有钱存活,更是一个扭转媒介生态环境的实验,一个让我们能真正与公众站在一起的尝试

如果你愿意支持我们,请扫描下图二维码,点选绿色月捐按钮,成为我们的月捐人。你花出的每张钞票,都在给你想要的未来投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码订阅NGOCN精选邮件

看到真实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非特殊说明,公号文章内容均为NGOCN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