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出手,针对"某些"排斥使用人民币现金的行为说"不",事实上,这不是央行第一次针对此类行为出台相关规范文件,然而却总是被某些群体认为是打击电子支付,拖创新的后腿。虽然规范人民币使用场景会对电子支付有些影响,但总体上是处于合理监管的范畴,过于夸大会影响监管的效力。

要知道,我国不仅有北上广深,还有普遍存在的广大乡村,不仅有紧跟潮流的年轻群体,还有近3亿的老年人,在这些地区和人群中,电子支付并非主流,一味要求老年人使用有一定门槛的新工具,本身就是强迫行为,和创新背后应具有的人文精神背道而驰,任何创新,都是为了更好的便利我们的生活,而非为创新而创新。

央行对电子支付并非反对,从网银的成立开始,聚焦的是如何监管资金流通,防止洗钱行为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企业去创新,政府去监管,本身就是一种良性互动,不存在故意扼制的可能,扼制的是不规范行为,而非创新本身。

我们现在正在无比接近无现金社会,甚至可以说是全球领跑,这其中,既有“支付宝们”对从现金——信用卡——电子支付的弯道超车,也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国产手机的集体崛起和监管部门的推动,缺一不可,没有软硬件基础设施的遍及,现有的创新无法波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哪里是界限,哪些是越轨行为,既无已有经验可借鉴,又无监管的话,那么这个过程根本是不可控的,最终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在整体氛围上而言,老年人群体也在跟上潮流,但是不能要求他们像年轻人一样视手机为身体器官,他们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他们,这个世界开始变得和以往不一样,电视报纸开始没人看了,出门可以不带钱了,甚至掏出钱买菜摊主都不收了,而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操作步骤,可能对他们就是非常难以记忆的神秘环节。

他们缺乏的是陪伴而不是学习能力,导致父母普遍是孤独的,从以往对电视媒介的延伸信任而来,他们认为写成文字的就是权威,朋友圈和家族群里流传的谣言是他们的心头好,各色保健品的购买主力也是他们。你看,不仅是无现金这一项对他们产生了冲击,而至少,在这方面,央行还呼吁了下,其他的,都被他们默默忍受了,何其可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