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闺蜜小Y是一家公立幼儿园的资深教师,今年教龄刚好十年,前前后后已经将100多名小奶娃送进了小学。用她的话来说,孩子在家是老人带,还是父母自己带,一眼就能看出来。父母(通常是妈妈)亲手带大的孩子,和老人带大的孩子,差别实在太大了。不信?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分分钟能辨别出来。

自理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吧,同样是小班的小朋友,差别挺大的。有的刚入园的娃,用勺子吃饭已经很利索,吃饭的时候也不会弄得满桌都是。大小便能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偶尔需要老师帮忙擦下屁股,基本的集体生活的自理能力都已经具备了。了解下来你会发现,这样自理能力强的宝宝,大多是父母亲自带的。年轻家长带娃时,多半会选择性地“放手”,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会强一些。

仔细观察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小朋友,不难发现,在家里穿衣服、脱衣服、吃饭,这种事都是由爷爷奶奶来包办的。有的小朋友吃饭的时候,稍微热一点,就大哭起来。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喂饭,老人已经替他吹凉了,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平时爷爷奶奶做的饭菜太精细了,幼儿园里的饭菜稍微大块一点,孩子就吞咽困难。老人带娃,事事包办很容易让宝宝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遇到事情只会哭闹、发脾气,或者等待他人解决。

适应环境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到了午睡时间,其实也是老师们最忙的时刻。一个班二三十个宝宝,老师们要给每个宝宝铺好床铺,还要管理小朋友们的秩序。这时候,有的小朋友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床铺(幼儿园每个床铺都写了数字),脱下衣服放在了床尾。还能自己拉好被子,放好枕头,钻到被窝里去玩了一会儿,就睡着了。

而有的小朋友呢,每次都要老师抱上床,帮忙脱衣服,盖好被子。终于躺进被窝了,怎么都睡不着,一定要老师陪着他。一个班如果有2-3个这样的小朋友,往往还会影响其它小朋友午睡。

自主睡眠能力的背后其实也折射出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父母亲自带宝宝,遇到问题时,通常大人不会第一时间就大包大揽,会鼓励宝宝自己想办法,去尝试解决问题。在孩子的睡眠问题上,也会选择慢慢放手。而爷爷奶奶因为太过溺爱宝宝,总是事事替宝宝考虑在前,不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在幼儿园里,就有不少宝宝一到午睡时间就开始哭着要爷爷要奶奶。平时爷爷奶奶哄睡陪睡习惯了,宝宝无法适应幼儿园里这种无人陪睡的集体生活。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啊,这些都是小事,宝宝迟早有一天会学会自己睡觉的。但这些“小事”背后折射出来的是的孩子们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凡事大包大揽,还是想办法让孩子自己去适应环境去解决问题呢?

社交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每天都要和班级的很多小朋友交往互动,有的孩子身边总有一群好朋友,而有的孩子则交友困难。

经常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宝宝,爸爸妈妈总以朋友的方式和他相处,他会从这样的相处模式中习得了很多交朋友的有益经验。而由老人带大的宝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是宠着他,让着他,即使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中遇到矛盾了,也是老人出面帮忙解决,而且还会将责任推给对方。时间一长,会让宝宝形成娇气、霸道、自私的性格,在宝宝以后的成长中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同龄宝宝不容易相处;一旦自己愿望不能达成,宝宝会大哭大闹,父母难以管教。

创造性和好奇心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老人带娃,会给予很多限制性的保护。“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都是泾渭分明的,不能做的绝对不允许宝宝去尝试。宝宝自己吃饭,吃得满身满地都是?不行!宝宝学走路摔了一跤?不能再让他走了!宝宝出门被蚊子咬了?不能再出门了!玩泥巴?拆玩具?抓蝴蝶?在老人的世界里,这一切都是不合乎传统教育观念的。这不许做,那不许做,过多地对宝宝进行限制,久而久之,宝宝的创造力和个性当然也会受到影响。

育儿顾问有话说:家中孩子到底是由父母来带,还是由老人来带,需根据各家实际情况来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最好还是由自己亲手来带娃。“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孩子一生最关键的时候,没什么比亲自陪伴宝宝更重要的了。最后,想说的是,不管是自己带孩子,还是老人帮忙带孩子,两代人经常交流心得,心平气和,一家人能在育儿方式上达成一致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