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自《台州晚报》

之前,马里兰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杨舒平发表的毕业演讲,在国内引发热议。许多人认为在她的言语中,崇洋媚外,甚至是涉及辱华,而对她进行义愤填膺的谴责。许多人将她的言语解读为崇洋媚外,甚至是辱华,从而对她进行义愤填膺地谴责。但在我看来,“我摘下了口罩,这儿的空气太新鲜、太甜美、近乎奢侈,我被这一切震惊。”这类话只是一个小女孩有些夸张的说法而已。,我们可以试想请试想,一个人独自来到外国生活一个人独自来到国外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有趣,下意识的就会将它过于理想化,赞扬一方并不代表否定另一方,批评一方,不代表厌恶甚至是侮辱它不代表厌恶亦或是侮辱。有些人一再强调昆明的空气很好,可是,外国人并不熟悉中国的我们每一个省市,他们只知道我们中国的首都正在遭受雾霾的侵袭,下意识的就会低估我们的中国空气质量。因此,这并不能成为我们谴责女孩的原因。

杨舒平谈到,对于“自由”、“生命”、“对幸福的追求”等词太过陌生,到了美国才终于真正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认为,这句话只是对国内言论自由的一个质疑、批评,是对我国缺点提出的一个意见,并没有公然诋毁、损害我国的利益,仅仅是觉得美国在这方面做的优于我国,这不正是中国留学生出国的意义所在吗?只有吸收外国精粹,改善我国不足,才能更好的将祖国发展壮大。

自古,忠言便是逆耳的,批评才是真正的爱,正是因为想让祖国拥有更好的未来,才会花心思去对祖国的各方面进行了解并给出建议,或许,她的方式不对,场合不对,但是,我们也应该给这个敢于发言的女孩一个机会。

我们之所以在意外国对于我们本国的态度我们之所以在意国外对于我们本国的态度,是因为我们还不足够强大,没有强大到可以忽略忽视别人的看法 ,因此就更需要一些批评。,当然,切实的批评是最好的,夸大事实的批评我们也不妨想想原因,不要一味的将过分夸大的罪责加在我们同胞的身上。我们怕被外国人嘲笑我们、,看不起我们,殊不知,从来真正让人评论的其实是我们中国人对待一个事物,一个矛盾冲突的态度。就如同之前在日本留学的女学生被杀事件,在面对同胞被杀的惨案时,我们本国的有些人却仍打着“爱国,正义”的旗帜,大言不惭的说她是咎由自取,更可笑的是,竟然有人说,杀了她就是清除国家败类,这种人该杀。

我们会怎样被别人看待,其实都是来源于我们怎样看待别人,一旦自己都开始排斥自己的同胞,我们有什么理由让异国人善待我们国人。当我们把舆论的矛头对准我们自己的同胞,才是真正的让外国人笑话,才是真正的对于我们本民族形象的侮辱,也许这也是杨舒平对我们中国言论自由误解的原因。

因此,我们与其花时间在谴责女孩上,不如去掉她言语中浮夸的部分,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客观地看待她的批评,尽力改善这一切,我们不能再继续让杨舒平这类人对中国的言论自由继续丧失信心了。或许,当我们能够客观地评价一件事实时,就能在留学生以及外国人心中营造一片空气清新,可以自由呼吸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