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严肃的中知AI

鸡汤写手:雨果说过,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雨果:我本意是说……

鸡汤写手:你不要说话。

帝都又双叒叕被淹了……

不过既然全国各地都在看海,这也算患难与共的一种吧。

北漂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各种表情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是主题是一个很老很老然而生命力极强的谣言——青岛下水道,好用德国造。

道理我都懂,可是德国下水道是真的吗

关于暴雨洪涝,有一个曾经广为流传的谣言——“全中国唯一永远不会被淹的城市是青岛,因为德国曾给青岛修过一条下水道。”

这句话听起来特别有煽动力,显得我国地方政府特别碌碌无为,顺便印证了一下“德国货就是靠谱”这句话。

青岛下水道谣言产最早生于暴雨频仍的2010年夏天,一出现就广为流传,请欣赏代表作,南都周刊的《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无法复制的德国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彩选段如下——

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当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17年后,战败的德国人给日本人,留下了一座号称“东方瑞士”的现代化城市。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当时网易新闻的评论区画风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瓣随后出现了详细爆料——

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一家德国企业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惊人爆料下面的评论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3米范围内可以挖到小油纸包的说法简直太迷人了。

可惜不是真的。

2011年3月,《半岛都市报》记者余衍飞在接受《青年记者》的采访时对此事辟谣,他说,“初见这个帖子,我们激动万分,马上联系相关部门准备采访,幸亏跑口记者及时提醒,这是个谣言。原来,当年德国人建的排污管道是水泥的,为了防腐蚀下半部分则在水泥上贴了层瓷瓦,根本不需要什么所谓的零件。另外,如今德国人留下的设施早已无影无踪,几年前被全部拆掉实现了更新……”

这个辟谣没引起什么水花。

2013年8月21日,微博大V王石的这篇微博照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3日,人民日报苦口婆心地发文《青岛下水道存百年“德国油纸包”传闻又起》说——

记者从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办公室乔主任处了解到,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建的地下雨水管道大概有80公里左右,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排水系统已经不适用因此进行了大量改造,目前“德国造”排水系统已不到3公里。而青岛市市区的排水系统总长将近3000公里,“德国造”排水系统所占比例不到1/1000。

此外,乔主任还表示,“油纸包”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水泥的,不存在金属零件。

至于青岛为什么防汛这么强,主要得益于三方面:第一,得益于特殊的丘陵地形。青岛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临海,地下排水管道依势而建,这一地形特征使得积水可以较快地排入大海,低洼地点雨后半个小时基本可排干,不容易形成内涝;第二,青岛在后来的城市发展中,吸取和承袭了德式排水系统科学的设计理念,广泛采用雨污分流理念新建管道,并大规模改造、提升旧有管道;第三,行之有效、有力的排水维护运行与防汛应急机制。

这篇文章可以说十分义正言辞了。

看起来这个陈年假鸡汤是可以倒掉了,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2018年的无辜的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的生气的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1个月前,知乎这个问题又火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都师范大学张岩在《青岛德式下水道:一则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中总结说,下水道谣言的传播者也不再集中于城镇边缘乡村的中老年人等“心理弱势群体”,谣言的传播空间主要在媒体中。各种新旧媒体在谣言的制造和扩散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中国文化报》《齐鲁晚报》《城市画报》等传统媒体外,网易、豆瓣、搜狐等网站,“环球人物杂志”“国家人文历史”等官方微博,都参与到了谣言的传播与生产中。谣言的受众也包含了社会各界的不同人士,尤其是中产阶级和社会精英。孙海英、王石、夏骏等时常发表社会批评的名流都在微博上发布过这则谣言,经济学者郎咸平、湖南经视的主持人钟山也在他们主持的电视节目中给予非常严肃的介绍。借助无远弗届的大众传媒,下水道里的德国神话被传播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引发了德国媒体的关注和辟谣。

呼唤与焦虑,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

张岩指出,“这是一则双重谣言。第一重是夸大了德国人修建的排水系统的防涝效果……第二重是虚构了德国人设置“存放备件的小仓库”这一情节。这一情节极具戏剧性,是谣言的核心内容,大概得益于我们对德意志民族认真负责的印象,……”

尽管表述有出入,但各版本谣言的核心思想无非是:谣言一头连着青岛/中国,一头连着德国/西方,通过中德对比,传谣者完成了对他者的想象和对自我的反思,谣言中的德国意味着责任意识与敬业精神,他们“吃力不讨好”的施工为青岛带来了现代化的设施与便利的生活;相比之下,中国则被暗示成只会建造喷泉、鲜花和广场等“面子工程”,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代表。

如果细看谣言里的两个元素,就更有意思了:下水道和德国。

第一,下水道。不得不说的是,其实我们对下水道下痴迷很久了……

下水道是西方的舶来品,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它的产生促进了城市公共卫生的发展,有效地减少了疟疾等疾病。罗芙芸研究显示:对粪便和水进行处理,使污秽隐形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都市现代性的重要表现。

自晚清起,中国开始向现代民族国家艰难转型,在当时的启蒙者们看来,中国不仅需要向西方学习建设强大的物质文明,更需要现代化的思想与精神。他们普遍把下水道及相关设施的建设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来看待,比如胡适等人念念不忘的抽水马桶,这种话语一直延伸至今,张岩举例,2009年,一位名叫冬亥的心灵鸡汤写手写了篇《青岛德式下水道:一百年前的领先》,这是篇较早赞扬青岛下水道的文字,当时被《政府法制》《共产党员》《课外阅读》等刊物,新浪、新华网等媒体广泛转载。

“在这些话语中,下水道/抽水马桶成了现代化的符号,象征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结合。中国人对下水道/抽水马桶的态度印刻了一种集体情感,即在积贫积弱的年代里,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拥抱与呼唤,对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全面落后倍感焦虑。可以说,这种焦虑是催生下水道谣言的集体情感基础,青岛下水道的特殊性———它是由代表先进文明的德国人修建的,更是让其成了谣言的首选目标。”

第二,德国。总的来说,在这些谣言中,德国被有意无意地美化了。

德国本身是殖民者的角色,青岛的下水道即建于德国殖民青岛时期,而在这些谣言中,“殖民统治带来的屈辱与危害则被轻描淡写地掩盖了。”

很多谣言从不交代德国人的侵略者身份,有的文本直接以“德国人在青岛待了17年”、“德国人登陆只有两万人的青岛”开头;此外,谣言往往忽略青岛下水道是种族隔离的产物,对其只存在于西人区的现实、总长度、现存长度等语焉不详,只说德国“铺设了地下管道系统”,建成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

让各位心碎的是,德国也许远远不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致力于提高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傻白甜。南开大学杨晓越在《卫生、技术与现代性:德占时期青岛下水道系统的权力经纬》一文中指出事实,德国人对于未来青岛城区的最初理念是“华洋分居而治”,在分区建设之初,德国行政当局就特意依青岛地形选择了一道分水岭将华人区和欧人区自然隔开,欧人区建于南坡上,华人商贸区大鲍岛建于北坡,这样被德国海军医生视为有害的华人区的地表水不会流经欧人区导致污染和疾病,但是欧人区的污水经过泵站加压后却排到华人居住区内。德国人认为中国人缺乏维护健康的公共意识,所以以卫生为名,人为创设边界将外国人和中国人相区隔,在卫生与不卫生之间建立不同等级。欧人居住区的下水道系统建设从时间先后和规模大小上均优于华人居住区,当欧人居住区和前海一带铺设分流式管道雨污分流之时,华人区大鲍岛的下水管网仍然是雨污并流。虽然华洋之间的分界线随着德占后期市区人口的急剧膨胀而渐趋消失,但痕迹依然可见,这恐怕不能脱离“华洋分治”的种族隔离政策。通过城市规划及分区设计来划分种族的界限,也许是出于接触的恐惧而对身体进行阻挡。

不管怎么说,3米范围内的油纸包真是太迷人了

我还是要说,3米范围内油纸包的故事简直太迷人了。

在辟谣后很久的今天,有热心网友活学活用拿来吐槽世界杯——

多年以后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莫斯科市民食不果腹,幸运的是他们在郊外废弃的枯井中发现了许多啤酒香肠和土豆,而且都用油纸包着完好无损。有人想起来,这里曾是2018年世界杯德国足球队的驻地,这些食物一定是当时剩下来的,大家纷纷称赞做好事不留名的日耳曼人。

此时,有人半开玩笑:要是再有披萨饼就完美了!另一个人提醒到,既然是德国人剩下的,他们如此严谨可能也会顺便留下主食。他们当天就查到了号码并打给时任德国足协主席的托马斯穆勒,穆勒思绪万千并回复说:“方圆三米内有我们留下的主食。”

于是莫斯科人在这片区域里继续寻找,不一会儿就挖出了一个巨大的油纸包,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个大眼哥,不仅活的好好的,爬起来还能做饼,大家纷纷赞美日耳曼人的严谨精神真是世界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图片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与中知专家头条(zhuanjiatoutiao)联系并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