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家都还记得《红楼梦》第十五回中有一段描写王熙凤带领宝玉、秦钟等休歇于农舍的场景,正值凤姐更衣之际,宝玉和秦钟便在庄中游荡,百无聊赖之中碰见了村姑二丫头,宝玉便是这次无意邂逅才有了这一番挂念。

大家都知道贾宝玉是一个多情善感之人,他的眼里女儿家并没有贵贱之分,感情也许主仆之嫌,全凭自己的意愿而定喜欢与否,村庄农舍里,人物风情前,宝玉新鲜无比,因久居府内顿感疲惫的心扉之门似乎一下子打开了,便对一辆纺车拧转作耍,便引得村姑二丫头前来乱嚷阻止。因府内姑娘们都温柔细腻,轻声细语,这二丫头的大胆泼辣之行为着实让贾宝玉有点受惊,还带着一丝浅浅的心动,以至于二丫头丢下纺车匆匆离去,贾宝玉怅然若失,索然无趣,在车马行将离开之际,再次见到二丫头时,却有着差点要下车跟她去的冲动。如此痴情也都是因为村姑二丫头性格开朗,大胆泼辣,不拘忸作态,这与一般村姑的羞怯姿态,大家闺秀的知书达理之仪大相径庭,品行难得。她也会说“你们哪里会弄这个??”已经能知道她早已知晓宝玉等人的身份地位,她阻止宝玉摇纺车,全然是本性使其自然做出,她的性格中多少含有不畏权势的成分,“我纺与瞧”,继而纺起线来,这村姑特有的热情好客的朴素品德也是宝玉不曾领略的人性魅力——乡下女子的特有的优秀品质。

其实这一丝对村姑二丫头的过往情愫也是因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引起。精通世事的刘姥姥善于编故事,她为了讨贵人欢心,得以获得一些奖赏,更是费尽心思为每个人都编了独特的故事,比如,她抓准贾宝玉怜香惜玉的心理,编了一个乡村姑娘的故事:“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17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息。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像就成了精。”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贾宝玉却犯了痴呆似的,竟然还较真着叫小厮茗烟去打听茗玉庙的下落,得知是瞎编的后,也并无怒气,其实这也是宝玉对理想中女性的尊重和赞美,即使对一位毫不相干的村姑的死表示伤感,甚至要寻她的庙,宝玉是希望留住一切美好事物的永恒,如此留恋态度让宝玉深信故事中的村姑“虽死不死”,虽然生理生命消失了,但美好永存。

在贾宝玉的眼里,不相关的村姑也好,别人眼里卑贱的晴雯也好,宝玉对村姑的挂念、对晴雯的关怀,都是期盼着美好能够永恒,例如村姑的纯真,晴雯的美丽豪爽。其实这也是《红楼梦》之所以永恒的原因,它热爱美好又略带伤感地失去美好,书中所传达的心灵的慰藉往往复复从不间断过。

今天这一期的精彩原创内容就到此结束,本文只代表小编个人观点,欢迎各位小伙伴们在楼下评论区留言讨论,小编将根据您的评论优先创作,喜欢的可以点赞分享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