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暑期都会有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其中支教是比较广为人知的一种。但是最近媒体上关于支教多有负面消息。“南大一支教团支教学生遭当地游民性骚扰,女学生洗澡被偷拍传播。”这样带有性、偷拍这样的劲爆的关键词与支教联系在一起,不禁令人咋舌。大三的我也体验了一回支教生活,今天是我支教的最后一天,回想起支教的这十几天经历,在电脑前敲字的我心情挺复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生支教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只是感动了自己?这些农村地区是真的需要支教吗?

大学生支教存在的问题

组织混乱。我所在的支教队在四月公开发布了支教老师的招募信息,招募工作五月初就已结束,然而在确定支教老师名单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安排任何工作,也没有在支教的准备阶段对支教老师没有进行任何的培训,在将近原定支教时间只有一周的时间点上临时更改时间,致使有好几名支教老师的时间协调不过来,在开课几天后才能来给孩子上课。

学生都是让学生自愿来报名,学生人数不够预期还直接挨家挨户动员他们来上学,有点求人家来上学这一点,多多少少让我不舒服。是啊,学生基础是弱,成绩是差,但人家就不一定想继续学习啊。

另一方面没有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负责人勉强说服校长进行支教活动,校园里的教师宿舍也不愿意借给支教团队,一行十几个老师挤在一间教室打地铺,海南蚊虫非常多,又正值台风暴雨时期,每天都刮风下雨,湿气非常重,教室有不同程度的渗水,条件非常恶劣。厕所和洗浴的地方完全没有灯,晚上几乎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这所学校只有两层教学楼,六个教室,只有一个教室通电,平常做饭用电,也只能在那间教室里进行。

大学生支教团队里的成员本身很多是非师范学校或专业出身,很多人也并无考教师资格证的经历,缺乏基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缺乏对课堂节奏的掌握能力。甚至有老师只管自己在讲台上讲课,下面学生打架她也不去管。有些人除了上课程表上自己该上的课程之外,团队的其他活动和日常生活例如做饭、买菜、辅导学生、与学生面谈等活动从不帮忙和参与,漠不关心,自身目的也不纯。有些人仅仅是为了学校强制要求的社会暑期实践而来,本身并不热衷志愿服务。有些教师甚至每天都回家,试问这样的支教意义何在?

学生角度

支教的学校普遍教学质量差,学生基础弱。许多支教老师想要帮助他们多补充知识,巩固知识,学生反倒不乐意了。怕苦怕难。

来自学生的原话:“老师,这些我们都没学过,听都没听过,就不写了吧,太多了。”

六年级学生:"我觉得学这些东西都没意思。你看别人五年级的课每天唱歌,做手工,玩游戏,我都想去五年级了。

第一节兴趣课堂,给六年级学生上韩语。底下一名学生直接说:“学韩语干嘛,我又不出国。”我问他:“你怎么知道你以后不会出国?”他继续呛我:“以后的事谁知道?”我顺着他的话讲:“是啊,以后的事情谁知道,按你这么说,你不出国的话,那英语也就别学了,以后不做数学相关的工作,数学也就别学了,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那这样,你在学校干什么?现在学的东西是为以后打基础,是为了让你以后多点选择,现在什么都不学,你以后没得选择。”苦口婆心一堆,学生还是不服气,翻白眼,跟同学窃窃私语偷笑。

通过十几天的上课和她们的交流。发现他们有这样的特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外面的世界也没有好奇心和了解的欲望。基础很差,甚至六年级毕业的学生二十六个英语字母还写不全,读音与字对不上号。写作文句子不通顺,思维混乱,说不清楚一句完整的话。遇到老师不问好,非常冷漠,对老师没有一点点的尊重,翻白眼,骂脏话,课堂总要花很多时间维持秩序。贪玩,怕苦怕累,作业敷衍了事。课堂上答不出问题,批评了几句,下午就闹别扭不来学校,想借此威胁老师。稍懂得一点就沾沾自喜,不谦虚。缺乏基本的礼仪观念和纪律观念。听不得批评。十几天的课时本身就很有限,很多时间又拿来强调纪律,课堂上的干货本身就少了,很容易就流于形式。有些老师的态度就是开心就好,当学生的玩伴,丢沙包丢的不亦乐乎。老师乐的轻松,学生不用说,也开心的不得了,只是我在想其实支教的重点真的远不在于此,孩子们都是贪玩的,甚至是没有自制力的。每天来学校,过一天是一天,没有目标,老师不时不时提醒他们一下,观念上敲打他们一下,放任自流,真的很容易堕落。而且他们还需要认识到的是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需要吃苦和坚持的,是一个磨练意志力和训练集中力的过程。怕苦怕累是学习的天敌。

家长

有些家长把学生送来支教就是想让支教老师帮他们带孩子,这一点在一二年级体现的极其明显,幼儿园大班,还差两年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往班级里塞,上课根本理解不了老师讲的内容,又很难安分下来,课堂一度十分混乱,容易失去控制。

有些家长甚至疑心支教老师是受了什么好处,领了很多工资来教他们小孩上学,遇到这样的家长也只能是重申我们是本着自愿服务的精神来支教,完全免费。至于对方相不相信,理不理解也无从得知了。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与学生分享自己新鲜的见闻,让他们认识到世界之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是很多参与支教的大学生的初衷,可是亲身实践之后你会发现,十几天毕竟太短,不足以改变一个人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和养成的习惯。你苦口婆心、反复强调,希望他们懂得的道理他们究竟听进去了没有,心理有没有触动,无从得知。支教很苦,每天自己烧饭,韭菜炒两盘菜就随便对付着吃了,睡在地板上,全身都是被蚊虫叮出的大包,农村生活也很单调,基本物资也缺乏。许多人想来也是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居然坚持了这么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支教老师之间互帮互助,也算是结下了深厚友谊。但是从长远来看,希望这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自我感动,也是真的希望现在饱受舆论非议的“大学生支教”能真正落到实处,哪怕对一个学生有启发,有触动,那么也算不虚此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