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幼儿园中,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幼儿,他们在游戏中,不经意间就会摔跟头,如果有奔跑的动作,摔跤的现象就会连续发生,甚至有些幼儿在走路时也会摔跟头。那么幼儿的这种表现到底是不是正常现象呢?

现象分析:

对于5-6岁的大班幼儿来说,大肌肉动作能力发展得比较灵活协调了。这个阶段的幼儿出现动作不灵活或者经常摔政的现象,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可能下肢有些疾患,造成运动障碍;二是可能由于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及时进行爬、走、跑、跳、攀登等运动能力的训练,造成肢体运动不协调,所以活动时容易摔跤。

教育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认真观察,弄清幼儿摔跤的原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要细心观察容易摔跤的幼儿,并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弄清孩子摔跤的原因。排除疾病造成的摔跤原因,如果是由于动作发展不协调造成的,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商量为幼儿制订训练计划,逐步提高幼儿的运动和协调能力。

2.训练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兴趣。

为幼儿设计有趣的体育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达到训练的目的,根据幼儿跑、跳、攀登、钻爬等动作各自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例如拍球、投球、走小平衡木、爬攀登架、玩滑梯等游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并锻炼胆量,让孩子允满自信的进行活动。

3.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当幼儿运动兴趣很浓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忘记危险的存在,做出超出能力范围的行为,如从很高的墙上往下跳钻很窄的栅栏,过快的奔跑等,这时成人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及时制止幼儿不恰当的行为,同时要教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例如,不必勉强做自己做不了的动作,身体失去平衡时应马上停止动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

——(意)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