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象分析: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户外体育运动更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教师应经常为幼儿组织形式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以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但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又存在很多的个安全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那么,教师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因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建议:

1.活动前:

(1)教师首先要检查活动的场地,排除活动场地上的异物和积水等不安全因素。 幼儿的服装和鞋子也要轻便、舒适,以免扭伤、摔伤。

(2)掌握好适宜的活动时间。研究表明,上午10时和下午3时是全天中空气较清洁的时间,所以这两个时间段为幼儿最佳活动时间。

(3)选择适合的天气和时机。雾天视物不清,易造成幼儿碰伤跌伤;而烈日当空时,幼儿在户外活动容易中暑;饭前,饭后半小时内活动则易吸人冷空气,产生胃痉挛,对幼儿身心造成不利影响等。

2.活动中:

(1)教师应坚持让幼儿的活动量逐渐增加,活动结束前又逐步减少的原则,以便在活动结束后的较短时间内,幼儿尽快恢复正常。当活动量过大时,幼儿会表现出脸色苍白,汗量增多并很疲劳的样子,这时教师要试着减少幼儿的活动量。

(2)在活动时可以根据活动内容给子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告诉幼儿注意事项。加强幼儿活动时的护理,教师要做到既保护好幼儿,又能使幼儿得到充分的锻炼。

3.活动后:

(1)活动后不可让幼儿马上饮水或吃冷饮。因为幼儿在活动后,全身各部分脏器血液流量大大增加,饮用大量水分会给心脏增加很大的负担,长此下去会影响心脏的功能。

(2)活动后不可马上让幼儿洗冷、热水澡。若幼儿活动后立即去洗热水澡,会刺激皮肤、肌肉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的血液过多地分布到皮肤、肌肉中去,势必造成心脏、肝脏、脑等人体的重要器官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出现头昏、胸闷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治心灵。

——(古希腊)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