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网约车战场早已过了“疯狂补贴”就能夺下市场的野蛮时代。即便是短期内夺下部分市场份额,在补贴下降后也很难维持下去。可以说是,后来者攻城容易,守城难。

这个七月,滴滴的动作有点多。

先是传闻分拆车服业务,并将独立融资;紧接着是获得Booking Holding的5亿美元战略投资;与软银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日本出租车打车市场;DiDi APP在香港启动试营运。

对于在趋紧的监管压力下,一度被视为“带着镣铐跳舞”的滴滴来说,无疑都是重大利好。在过去一年间,外界想要捕捉滴滴的新动态并不容易,似乎就像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滴滴出行CEO程维所说,“2017是滴滴蹲下来蓄力的一年,2018是滴滴跳起来的一年”。

最近动作频繁,正在印证这一点。

事实上,几个月前(今年3月)的网约车市场刚刚结束一场新战事。2018年3月,美团打车在南京磨炼十个月后高调杀入上海;“国家队”首汽约车和嘀嗒出行杀回出租车市场;曾经命悬一线的易到也喊出免佣金重回赛道;3月27日高德低调上线顺风车业务;4月3日,携程宣布旗下专车业务获得网约车运营资质。

但是一番腥风血雨过后,网约车行业格局似乎并未撼动。

滴滴对于这样的进攻,早已司空见惯。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合并后,遭遇中国优步大举进攻;2016年8月,滴滴收购中国优步,中国主场的比赛结束,接下来要打客场(国际化)比赛。

虽然并非一切如愿,但是滴滴前进节奏依旧。如今的滴滴,坐拥网约车市场九成份额。2017年12月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完成后,现金储备接近120亿美金,估值近600亿美金,超过曾经的出行霸主Uber,全球的员工数近万人。至此,滴滴稳坐出行市场的铁王座。

但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对于滴滴来说已经是完成式,滴滴最新的提法是,成为引领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的世界级科技公司;联合车企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

早在2015年的大连夏季达沃斯,程维提出互联网是空军,线下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是陆军,滴滴会整合产业资源、优化效率,“横有多长、竖有多深,合起来才是面积。”

2018年初,滴滴年会上提到,“洪流浮出水面,滴滴进入线下,围绕车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即所谓的“太极战略”,滴滴平台的所有业务会像太极球一样互相联动。

1

根据《财经》报道,滴滴将可能分拆其汽车服务平台(车服)业务。滴滴车服准备以约30亿美元的投前估值,融资10-15亿美元。软银是意向投资者之一。该消息并未获得滴滴方面的确认。

这个水下业务做了两年,在今年的4月16日,滴滴才正式宣布成立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并且曝光滴滴加油、汽车租售、维修保养以及分时租赁等业务的进展。

在当时,这个信息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但滴滴藏在水下的业务露出了一角,外界得以窥探滴滴更多的产业链布局——除了提供租售业务的汽车开放平台,还有加油、维保、分时租赁等多条业务线。

当然,过去几年间汽车后市场也曾出现创业潮,但是低频、产业链条长、商业模式重等行业特性让大多数玩家逐步淡出、转型甚至倒闭。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对于手握大把数据和司机群体的滴滴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资料显示,滴滴于今年4月16日成立汽车服务平台,该平台隶属于滴滴快捷事业群,整合了原汽车后市场、运力中心、海浪(租车服务)和优步等多个部门人员,目前将涵盖已有的汽车、加油、维保及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由快捷出行事业群副总经理陈熙(Kevin)担任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车服业务已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5000多家合作伙伴及渠道商,年化GMV超过370亿元。2018年的目标是完成900亿元年化交易额,今年会通过直营和加盟两种形式在全国开设上百家线下门店。

以租售业务为例,网约车车主与社会车主对车辆的需求并不相同,基于平台规模效应,滴滴可同租赁公司、汽车经销商、汽车厂商等合作,通过链接车源、资金与渠道帮助车主降低用车成本。同时,也可以缓解滴滴平台上运力不足的问题。为此,滴滴上线了国内第一个网约车商城“一号有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3月19日,滴滴新型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证券(ABS)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获批储架发行额度100亿元,首期拟发行3亿元。也就是说,滴滴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租赁公司的基础资产,募资用于购置新车,从而增加滴滴的运力。相关数据显示,滴滴合作的租赁公司数量已经4000多家。

这样的局势下,美团打车、首汽约车、易到和嘀嗒等玩家试图把滴滴重新拉回战场,但是滴滴在原有的横向平台基础上,纵向打深的基础也已经牢固。

“出租车资源上,滴滴可以做全面的融合;在汽车后市场等细分领域,滴滴可以通过精细化运营做出盈利模式。”一位互联网观察家认为,在出行市场格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滴滴已经具备纵深做价值的能力。

在他看来,滴滴把出行业务延伸到线下有足够大的价值,其中就包括整合线下供应链上的资源。从另一个角度讲,线下的布局自然会提高滴滴的业务壁垒,很可能把对手们挡在门外。

2

2015年滴滴快的合并、2016年滴滴收购中国优步后,出租车、快车、专车到顺风车、巴士等组成的滴滴出行矩阵就此形成。

新政带来一定的变数,让很多玩家认为有机会“围剿”滴滴,分食份额。但如今看来,行业格局并未发生根本上的变化。

这也从侧面说明,如今的网约车战场早已过了“疯狂补贴”就能夺下市场的野蛮时代。即便是短期内夺下部分市场份额,在补贴下降后也很难维持下去。可以说是,攻城容易,守城难。

而这一切,并未打乱滴滴横向扩张和纵向打深的节奏。而且,滴滴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朋友圈正在扩大。

去年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后,程维曾公开表示,滴滴未来的方向是加大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国际化进程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创新业务。

也就在“烽火连天”的4月,滴滴攒了一个“豪华局”。滴滴携手北汽董事长徐和谊、一汽董事长徐留平、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车和家创始人李想等“几代”汽车人,共31家汽车全产业链企业同台亮相,以几乎囊括中国汽车产业半壁江山的阵营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覆盖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

滴滴总裁柳青曾在年会演讲中说,最近几年的CES展上,那些百年的汽车企业丰田、大众、戴姆勒,都纷纷修改了自己的使命。不再是“汽车制造商”,而是“出行服务提供商”(Mobility Service Provider)。柳青坚信,出行领域最后的冠军,一定是一家万亿美金市值的企业。

如今收获了来自Booking的战略投资,与软银合作进入日本出租车市场,让滴滴的国际化走的更坚决。

从早期的投资,技术和人才的输出,再到收购或者成立本地公司。滴滴的“全球朋友圈”也从Grab、Lyft、Ola到如今的国际巨头Booking。

Booking集团CEO Glenn Fogel在宣布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后,第一时间接受CNBC专访时说,“毫无疑问滴滴是中国出行市场的领导者。当我们全球的用户抵达中国后,会面临出行问题。用滴滴,就是他们的解决方案”。

对于“不差钱”的滴滴来说,来自Booking背后的战略价值远远高于5亿美金融资,滴滴更希望借助Booking来实现国际化的构想以及生态的完善,在Booking Holdings的加持下,滴滴在国际市场将新增巨大流量。除了出行,更重要的是与当地的互联网生态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球的生活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壁垒效应。

滴滴进军日本的意义,也基于此。滴滴计划2018年秋季在大阪开始运营,并陆续在京都、福冈、东京等主要城市提供服务。

软银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宫内谦表示,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可以将滴滴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交通平台及服务引入日本市场。凭借滴滴的创新能力,以及软银广泛的业务基础和发达的网络覆盖,合资公司会为日本的消费者及出租车公司创造新的价值。

截至目前,滴滴拥有5.5亿注册用户,已经与全球7家主要移动出行企业建立合作网络,触达超过80%的全球人口。随着日本APP的上线,滴滴国际版也将在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等海外市场之间实现漫游服务。

对于滴滴来说,2018年是国际化的突破之年。收购了巴西99,本地团队登录。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等多地业务同时推进。滴滴总裁柳青曾经表述,国际化要持续寻找合适的partner(合作者)。

接受BBC专访时,程维也曾表示:“希望能够走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去整合用户的需求,提供最高效率的汽车服务和运营,最终让智慧交通的大脑和共享汽车运营的网络,在全球的城市转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