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离青青花钴料是元青花的身份证 ?

元青花用的苏麻离青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1)《中国陶瓷》一书说利用“从中东地区进口的钴土矿》论。没有具体说是从那个国家或地区。(2)来自波斯(现在的伊朗)论。(3)北京蒋奇栖女士的“来自伊拉克”论。伊拉克就是上面提到的米索不达米亚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代 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腹径33厘米 伦敦佳士得

2005年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创造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高价。首先它是我们先人文化的一个结晶,包括了我们的人文、经济、历史、艺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高不可攀的地位,进而才形成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价钱。这个价钱当时折合成黄金来计算,约合2吨黄金。尽管近些年来大量的中国艺术品都在不断刷新2.3亿元这个纪录,比如在英国创造了5.5亿元人民币纪录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套瓶,但它只能折合黄金1800公斤,还差200公斤。所以在我心目中,我依然认为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是世界纪录。

元青花鬼谷子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对于元青花收藏及鉴赏需要我们对元青花有一个360度了解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元青花微观鉴定方法和目前仿古技术的区分开来,目前气泡鉴定法非常实用。这个铁锈斑在釉下自然形成,而不是釉上。铁锈斑象火烧迹地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青花最重要的理论:

元青花用的苏麻离青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1)《中国陶瓷》一书说利用“从中东地区进口的钴土矿》论。没有具体说是从那个国家或地区。

(2)来自波斯(现在的伊朗)论。

(3)北京蒋奇栖女士的“来自伊拉克”论。伊拉克就是上面提到的米索不达米亚地区。椐蒋女士介绍,在伊拉克 的奥曼和黑加北部有着丰富的钴矿,钴矿在当地陶器中的使用在阿巴西时代(758---1258年)已经很广 泛。萨马拉在公元9世纪也就是中国唐朝与波斯地区贸易最繁荣时期,是伊拉克最重要、最大的制陶中心, 在836--892年间曾作为阿巴西王朝的首都。钴料便是从萨马拉取得。萨马拉在古代的发音一直是samarra, 古希腊文写为souma,拉丁文写为sumere,叙利亚文是sumra 。这些发音与萨马拉(samarra)及当时普遍使用 的叙利亚“sumra" 这个地名发音相同。

(4)祝勇的来自索马里论。他认为郑和从东非苏麻离(今索马里)带回了大量乌黑“苏麻离青”钴矿石。祝勇说 伊朗(波斯)不产钴矿。

(5)蔡学军的来自巴基斯坦苏麻离山论。

(6) 美国朋友xiaoxiao找到了一份非常珍贵的史料,就是波斯著名工匠阿布尔·卡西姆(abul—casim)于1301年 写成的纪录性论文,其中第八条是这样写的:“蓝色,工匠们称其为苏麻离青,它的来源是卡山城周围山上 的卡姆山村。史料证明了苏麻离青产自伊朗卡山的卡姆山村。

(7)上海许明博士到伊朗访问再一次证实了苏麻离青是产自伊朗,并从实地考察了解到苏麻离青是不可重复的伴生矿,在60年前已封矿停产。中国景德镇的仿元青花没有任何可能使用苏麻离青。所以,任何制假的方法都无法逃脱苏麻离青的元素分析。许明的报告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苏麻离青”是soleimani,准确的译法应是“苏来麻尼”一个伊斯兰圣人的名字。关于苏麻离青的文字记录现在能查到的最早是明万历十七年王世懋写的《窥天外乘》记载:“----官窑,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成书于万历十九年的黄一正的《事物绀珠》也有相同的记载。万历十九年高濂《遵生八笺》写为“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汉民族卷舌音发音不准,是记录人名地名最不准的民族。就拿记录蒙古名额尔德尼来说,汉族记的时候记成额尔敦的有,记为尔登的也有。实际上是一个额尔德尼(汉语宝意)。把苏马离青误记为苏泥勃青一点都不奇怪。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现在没有必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证苏麻离青究竟出自何方的问题,更需要关心的是如何认读苏麻离青是最重要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还是拍卖行的公识是元代中后期青花瓷用的是苏麻离青;明永乐、宣德到成化早期为止也用的是苏麻离青。早期成化青花也有铁锈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青花大罐

在用放大镜或用40~60倍显微放大镜看元青花瓷器釉层下的气泡中我们常常看的不是单独的气泡,其实是看了釉层下的许多现象,如:釉层中的泡分布、泡的层数、大小、颜色、泡的形状……还有胎的表面色度,釉层的开裂,开片状态、色度、破泡的沁色、沁物、看氧化斑痕,看炸裂与裂纹的表相,看圈足的火石红,看足釉边际。还可以看伪品是否用漆盖假火石红,是否是假的破泡,是否是用过药品消光造旧。如此种种都可以得到证实,放大镜下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观真假,也为我们断出了窑口、窑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青花气泡

元代青花瓷的白地上的泡基本上是小泡、多密,以胎泡(干泡)为主,少有釉泡(亮泡、水泡)胎面显灰、久入土的也会显灰黄。看泡也是一门科学、气泡的生成,是高岭土中的某些成份在高温1200℃时使某些成份(可能是微量)在高温下先软化,后成为气体,分解成其它物质后冲出胎体,在冲出过程中胎面和釉层是冲出中经过领域,但是当窑炉降温时冲出中的气泡存留在胎釉之中,这是某些物质在高温下形成气体在胎釉中的冲出的过程反应,是相当于记录下了由高温熔融到降温还原的凝固记忆,这些气泡象历史依据一样凝聚在胎和釉层中,是当时烧制过程中的真实反应,是历史痕迹,也是鉴别真假、断代、断窑口的方法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过去对元青花的了解非常少。几十年前,大部分人不知道有元青花这个事物,明清两朝的人一直固执地认为青花是明代初年创烧的,而不是元代创烧的。这种认识一直影响到我开始喜欢瓷器的时候,当时还有很多人坚持这个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代 青花莲池鸳鸯纹执壶

高28.3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这件宝物是元青花莲池鸳鸯纹执壶,这个执壶的造型受金元时期玉壶春瓶造型的影响,加了柄和流(即壶嘴)。这个壶当时应该是游牧民族用来喝酒的,这样一壶酒温起来很方便,倒出来可以畅饮。这个元青花的执壶说明了双向的问题,一是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靠拢,二是农耕文化向游牧文化学习。元青花是我们中原的优秀文化跟外来的优秀文化碰撞结合的一个实例。我们民族对待文化的态度坚韧而宽容,西方的文化进来的时候,我们能迅速地消化成为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强大的一个原因。

先人创造青花瓷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在它之前中国人并不愿意用蓝色作为表现的主要色调。当时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中国工匠大胆进行尝试,把传统的吉祥图案用青花这种原料画在上面,烧出来以后又有景德镇的青白瓷衬底,所以就显得赏心悦目。元青花可以说是开一代审美之先河。

这把壶我最早是在香港收藏大家徐展堂先生那儿看到的。徐先生说,我这儿收了一把元青花壶,你给看看。我看了看,说东西很漂亮啊。我看到它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也不敢设想这东西将来我能拥有,只是看看而已。2010年徐先生突然去世了,他的经纪人给我打电话,说徐先生的几件藏品,他的后人想出让,问我想不想看看。我就专程去了香港,把这件东西买回来了。所以我想,首先我和徐先生是有缘分的,第二也是对徐先生的一个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方形攒盘

这是典型的清代乾隆时期的攒盘,它应该是一组攒盘中的一个。过去攒盘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九攒,中间一个、周边八个。乾隆时期的攒盘非常多,品种也多,包括青花的、粉彩的,甚至有紫砂胎的。像这种方形的相对来说是少的,它要分两层去攒。这个颜色和纹饰也是乾隆民窑中比较典型的,边饰画得都很细心。但是有一个问题,攒盘有条边是不直的。为什么不直呢?因为陶瓷在烧造过程当中会有收缩,很容易变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方形瓷器要远远少于圆形瓷器的一个缘故,因为方形的瓷器极易在烧造中变形。

元青花鉴定的难点——非苏料元青花:

仪器鉴定不用考虑,只讨论目视鉴定:

非苏料低仿品的器形、图案题材、绘画技法、作旧工艺等方面漏洞百出,一件东西能找出很多“一票否决”的地方,不必多说。鉴定问题集中于高仿品。

元代生产的瓷器不会全是精品、大器,也有普品、小件和小窑烧制的粗制滥造、不伦不类器皿。从元初(1206年)到元末(1369年)的163年间,大窑小窑、精品普品都存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因此,广义的元青花瓷器的存世量不会太少,其品种、风格也相当丰富。这些价值不算太高的非苏料元青花,现在也有大量仿品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摊上常见的大量普品、小窑粗瓷制品,没有收藏价值,价钱也不贵,买了假的也有上当的乐趣和故事,造假的也就赚点劳务费,算计不精还可能赔本,鉴定这类瓷器意义不大。我们需要鉴定的是非苏料元青花中的大器或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青花博陵第款高27CM

苏麻离青是什么样的?

关于苏麻离青,很早以来在古董商和后挂彩工艺人当中一直流传着用乌黑色的苏麻离青在干燥的瓷坯上绘图案,再挂上白色的长石釉,经1200度高温烧造,图案的颜色由原来乌黑变为像蓝宝石一样鲜艳美丽的兰色的说法。

对于苏麻离青,一致的说法是含铁高,含锰低。对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同步辐射室对两件元大都出土瓷器及一个现代高仿元青花仿品用同步辐射x射线进行了微束荧光无损技术分析后得出真品低锰高铁,真品的锌铁比很小;真品含微量的砷;真品含钡少;真品杂质少。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明宣德苏麻离青和国产钴土矿的测定得知,宣德苏麻离青含铁量高,含锰量低,而国产料含铁量低,含锰量高。景德镇高仿高手黄云鹏接受许明博士采访时也承认现在的青花料含铁量低,含锰量高。用苏麻离青钴料在瓷坯上绘图后进窑高温烧制时青料发色效果受制于器物胎质,油料成分,施釉方法,油层厚薄以及窑炉结构 器物放的位置,窑炉内气温、气压、湿度等窑炉烧成气氛。

所以,元青花的发色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一次跟一次烧成发色效果不同,一个窑炉一次烧成的器物发色因为放的位置不同而发色表现各异。元青花发色《中国陶瓷》分为浓翠及灰淡二中,我和还有一些同志的意见是大体分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苏麻离青料,淡雅、青灰是可能用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使用,也可能钴料本身成分含量不同或者对水多少所致。

苏麻离青的基本色调是青花色泽浓艳,浓重青翠,浓淡不一。

苏麻离青有铁锈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3.1 高仿青花瓷器的类别:

(1)临摹性高仿品

以国内外馆藏元青花为标本进行仿制;

(2)拼凑性高仿品

以馆藏元青花和瓷片的分解要素为标本,拼凑而成整器。以绘画和器形的拼凑为例,造假者会把馆藏青花盘子、罐子、考古元青花瓷片上的绘画要素拼凑到一个梅瓶上,等等。

(3)创新性或臆造性高仿品

仿制者根据自己对元青花特征的理解,设计新的器形或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3.2 非苏料高仿元青花瓷鉴定要点

总的鉴定原则还是先识别其是否作旧(时效特征),再观察其整体表现出来的神韵(参考特征)。

无论多高的作旧高手,总会留下人工的痕迹;不管多高级的画师和工艺师,他照仿别人的作品一定没有原创作品时那种自由的心态、那种随心所欲的流畅、潇洒、飘逸和不拘一格之神韵,每一笔都规规矩矩、工工整整、不偏不倚,线条该粗不粗该细不细,印刷品风格十足;偶尔刻意随心所欲一次,还经常出错,难免涂涂抹抹、疙疙瘩瘩,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不能兼顾,形成仿品和真品整体视觉上的巨大差别。

对临摹性高仿品,目视如果没有任何破绽,必须以仪器鉴定结果做依据,否则不能认定是真品。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除了机器批量生产的物品可能完全相同之外,几百年前的两件以上艺术品完全相同的概率几乎是零。正因为这一点,鉴定专家才总结出了“与馆藏品相同的元青花不要买”,“市场上能见到两件以上的元青花不要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青花莲池游鱼纹大盘,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对拼凑性高仿品,其图案主题或器形搭配一定存在某种不协调,其绘画布局一定不很连贯或不适当,其图画要素一定都能在典型的、为公众所知的著名藏品上找到来源。

创新性或臆造性高仿品,多数显示出过分的夸张或夹杂些许现代特征,怎么看它只有一个感觉:不开门。少数上乘作品,看上去似开门但又不开门,不能轻易裁定,最好上仪器鉴定。能够作出如此高档仿品的人,一定是超级大师级人物,甚至是几个顶级高手的合作,制成一件这样的仿品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其价值也非一般。

算的上高仿品的物件,都不是普通工匠所做,都会留有标记,须仔细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3.3 对一些流行的元青花鉴定标准的评价:

(1)器形:元青花普遍具有明显的蒙古族风格和伊斯兰风格,早期瓷器掺杂辽金时代风格,晚期器形融入较多中原风格。器形极其容易仿制,只能作为参考特征,不能根据器形确定真假。

(2)胎:厚,早期胎色灰黄,看似酥松;中晚期胎白而不细。胎也容易仿制,只能参考。但,胎细而薄十分纯净者,不是真品。

(3)釉:馆藏苏料青花瓷器一律用青白釉,呈淡鸭蛋皮色或淡天青色,肥厚滋润,器内壁和底不施釉。釉容易仿制,只能参考。

(4)气泡:有人提出元青花釉中无气泡,也有人提出只有稀疏大气泡且明亮,还有人提出有密集小气泡和稀疏大气泡而没有中等气泡,等等说法相差甚远。显然,对气泡的观察结果因人而异,不能作为鉴定标准。陶瓷是固相烧结物,玻璃质的釉中不可能没有气泡(古代没有真空烧结技术和设备)。温度高、保温时间长,或釉料中含有少量铈、钕等稀土元素,气泡可能少些;否则气泡就多些。以气泡作为鉴定标准缺少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接胎纹:元代瓷器都有接胎纹,2—3条不等,小件内壁接胎纹很少修理,大件有修有不修。也有研究报告说棱瓶、梅瓶等接胎纹不明显者。接胎纹可以仿制,只能参考。

(6)底足:有平足、极浅挖足(象征性挖一下——一刀平削过去,只留下旋纹几乎没削掉胎肉)、浅挖足(深1厘米左右),内墙斜削,外墙不修或草草斜削一刀,不刷底釉,多数呈土黄到浅土黄氧化色(浅火石红),也有传世器经反复擦洗磨掉氧化层露出白胎的,呈灰白色或青白色,能看出胎料颗粒,有“白而不细”特征。底足虽然可以仿制并作旧,但难度梢大,容易露出破绽,可作为重要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呈色:苏料呈色由浓到浅依次呈黑蓝、宝石蓝、灰蓝,也有宝石蓝、艳蓝、浅蓝偏灰,有晕散,略显紫色素,呈色和晕散程度可能和烧结温度、胎料成分及釉的成分不同有关。非苏料呈色偏灰暗,紫色素不显现,晕散不如苏料明显。青花釉里红,色在釉中,挂胎少而在突起处露胎白,从堆釉到胎白处呈铜红、紫红、血红、白过渡,局部泛绿,晶莹剔透,立体感明显。呈色可以仿制,但釉里红仿到真品水平的及其罕见,不是透度不够,就是一片死红没有过渡,或红色挂胎下沉或漂浮釉上不在釉里,或不见泛绿。呈色可以仿制,只能作为参考。(8)绘画和题材:早期绘画疏朗随意,晚期绘画工整美满,大多布局满密,也有少数留白稍宽者,分层少则3、4层,多则7、8层不等。绘画技法题材他人多有论述,不再重复。绘画可以仿,只能参考。

(9)开片纹:苏料元青花很少有开片,多数馆藏大型器上几乎找不到一个裂纹。个别小件上有稀疏裂纹。至今未见整体均匀开片的苏料元青花。是否开片不能作为鉴定标准,但通体开片可作为否定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你手中有藏品需要鉴定出手,私下交易,了解市场价值的欢迎咨询小编热线:18926049412 微信同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