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秋,南开中学发行的《东北地理教本》上册封面。中国发展网 吴军辉摄)

摘要:“莫自馁,莫因循,多难可以兴邦;要沉着,要强毅,立志必复失土。”

国民党元老戴季陶是个日本通,写了《日本论》专著,曾用一句话简洁精准定位中日关系:中国强,日本则为妾;中国弱,日本则为贼。查阅世界地图,日本如入侵亚洲大陆,必先占领朝鲜和中国东北,以此为基地和跳板。

日寇确实垂涎,就这么操盘。1905年12月22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扩大在东北独占的侵略权益。

1927年8月,张伯苓主持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后,从上海乘船赴东北调查日本的侵略活动。目睹“日人经营满蒙之精进与野心”,处心积虑进一步侵华,他忧心仲仲说:“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危机。”认为“国人欲愿与之(注:日本)抗衡,必先明了其经营之内幕不可。”

返校后他就亲自筹划满蒙研究会;11月14日,迅速在南开中学礼堂成立;1928年10月,更名为东北研究会。张学良受聘为研究会名誉董事,校长室秘书、1917届南开校友、精通日文的傅恩龄为主任。

1928年4月,张伯苓由傅恩龄陪同,赴东北地区调查一个月。5月7日,在南开大学国耻纪念会上,张伯苓作了题为《东北归来对旅途情形及东北现状的感想》的演讲。

东北研究会活跃开展学术活动,取得一批学术成果。曾先后3次组织教授和学生到东北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在《南开双周》上开辟“东北研究”专栏;出版“日本问题专号”,写出《东北经济资源与发展》研究报告等。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张伯苓又嘱咐傅恩龄,主要依据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累年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选编《东北地理教本》。

1930年9月28日,他因编辑时资料缺乏,致信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求助,请求邮寄其沿革资料至东北研究会。这封信如今保存在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卷宗”中(戴丽艳《“南开之父”张伯苓与东北》)。

1931年秋,《东北地理教本》发行,600多页、10余万字。它以翔实数据揭露日本侵吞东北的罪恶行径,“实为一部民族危机、国难当头之时的忧患之书”(《〈南开中学东北地理教本〉在南开大学发现》,天津日报2015年8月9日),“教育学生认识祖国的资源所在,因此遂遭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深切嫉恨。”(张锡祚《先父张伯苓先生传略》,第24页)

此时,因日本特务土肥原制造“津变”,武装骚扰天津南郊,南开大、中、女、小四部被迫停课。1932年初复课时,距九一八事变仅四个月,南开学生人手一本《东北地理教本》,而且是该学期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2015年7月,南开大学图书馆在搬迁新校区的过程中,发现这本珍贵的原版教材,校方当即决定重印此书。8月31日,重印版的《八十四年前的东北地理教本》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光明日报社举行。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历史学家何炳棣1928年夏秋之间,11岁半考入南开中学。1932年秋,因学潮被开除(《南开双周》文章日益偏左,张伯苓胞弟、中学部主任张彭春勒令停刊,引发激进同学公愤。何炳棣作为高二级的出版委员,属于学潮中的“罪魁”)。作为亲历者,他给予《东北地理教本》、张伯苓、南开中学爱国精神极高的评价。

他称赞这本教材“无疑是当时国内有关东北地理有限著作之中最好的一部”,“这个纪录,可以向近代世界各国所有的中学挑战”(何炳棣《一个可以向全世界挑战的纪录》);“南满铁路的统计资料是国际驰名的。这部南开独有的讲义,无论从质从量的水准看都是胜于当时国内外所有地理教材中有关东北资源的部分。”(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

他称赞张伯苓这个爱国壮举,是“一项定会引起炎黄子孙永远敬佩的史实”;称赞“南开是一所很好的中学,而且可能是近现代世界史上最值得钦佩的爱国学校”,“南开中学在近现代世界教育史上已赢得光辉不朽的一页”。他基于顶尖学者的一贯严谨,在考证法国《最后的一课》是艺术水准极高的虚构故事之后,得出结论:“南开中学笃笃实实的爱国业绩之居举世学校的前茅,应是不辩的事实了。”(《读史阅世六十年》,第49、38、46、50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伯苓立即召开全体师生大会,发表题为《东北事件与吾人应持之态度》的演讲。慷慨陈词:“中国之前途较日本有为,吾不应畏日人”;“望国人万事求己,切忌倚人为助。”他要求南开学生把此次国耻“铭诸心坎,以为一生言行之本,抱永志不忘、至死不腐之志”。

南开随后组织以张伯苓为主席的国难急救会,在校园挂出一副对联:“莫自馁,莫因循,多难可以兴邦;要沉着,要强毅,立志必复失土。”9月22日,张伯苓被公推为天津中等以上学校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领导广大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常说:“咱们南开办教育乃是一民主义,就是拯救中华民族!”(杨肖彭《我所认识的张伯苓校长》)

(2018年7月7日23:13,【山水微言·206】。本文为《“燃志之师”张伯苓:“中国不亡吾辈在!”──“师表校魂”大学校长系列史评之七》连载第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