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兵家、法家、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不分胜负的战绩”,这在战国时期乃至后世都是可以炫耀的资本,南征北战的将军虽然很多,但是可以提出自己的军事思想写成著作的兵法是极少数的。武圣孙武著《孙子兵法》而名扬海内外,吴起同样著作了《吴子兵法》,是与《孙子兵法》齐名的,被并称“孙吴兵法”,足以说明吴起的历史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替换高清大图

杰出的军事才能却没有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也许在我看来吴起放在“战国四大名将”都是不符合的,应该位列在冷兵器时代的优秀指挥家之首。从吴起的军事思想和实际行动中可以看出来他一手打造的“魏武卒”是有多么的强大,携带3日的粮草可以日行100公里,身穿3层重甲,每个士兵背负50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上带着利剑。打造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精锐的步兵。在这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是不可比拟的,他们并没有打造出一支创新性的军队,白起所带的军队也是商鞅变法时期打造的军事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替换高清大图

在历史上真正攻破秦国的函谷关,并占领秦国土地的战将也只有吴起。吴起率领他一手打造的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夺取秦国黄河西岸的500多里土地,将秦国堵在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吴起以5万人的魏武卒击败了十倍与己的秦军。吴起离开魏国后的多年,庞涓依然可以带领魏武卒攻破赵国国都——邯郸,齐国围魏救赵在桂陵之战虽然打败魏武卒,却在次年被魏武卒打败,接着又打败秦军。一支军队,不会因为主帅的离开、人员的更迭而丧失战斗力,在吴起离开魏国后的几十年,魏武卒依然是强劲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替换高清大图

吴起带兵可以做到和士兵一同吃住,和士兵一样的待遇,自己背负干粮,不骑马坐车。仅从这样的行事风格上也不是那些一流的名将可以相比的。他在向魏武侯讲述治理国家在于君主的德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这些思想上的境界就高于所谓的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开疆拓土却没有为秦国的君主带来正确的治国思想,在急流中勇退而保全自己的安危,这是和吴起无法相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替换高清大图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这样的军事思想在今天,也是非常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