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的票圈被“感谢贫穷”刷了屏,一个叫王心怡的女生自幼家贫,高考考了707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各大媒体网站集体感谢贫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心仪说: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这篇文章只是王心怡同学在讲自己的心路历程,有一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感觉。这段话说的好,但她可以这么说,别人不能。媒体更不能把这段话作为灌输毒鸡汤的药引子。

她的成功,不是贫穷给的,是她自己。是有志者,事竟成;是苦心人,天不负。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个体成功去泡制整体的鸡汤是无效的。 有意回避社会问题而指向个人选择,这鸡汤煲的并不高明。在我看到的诸多鸡汤文中,存在着一个极大的误区,好像一个人要成功,就必须在艰苦的环境里才可以,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人,如果他再是富豪或者官员家的孩子,一般都会给他贴上纨绔子弟的标签。

事实不是这样的,贫穷不是努力的前提。个体问题和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不能混淆。如果贫穷真的好,你愿意去过吗?有的贫穷根本来不及考虑所谓教育,眼界,出路,因为这种贫穷就是一不小心,就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激励我们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很多: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不错,但磨难教育不等于只有贫穷与苦难才会成功。虽然不排除寒门逆境出天才的可能性,但这种几率实在太低了。

相反,历史上的圣贤、先知、名流等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绝大部分出身于富裕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才有机会得到学习教育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贫穷和苦难,与之相伴的更多是困难、痛苦、疾病、愚昧、落后。改变命运的不是贫穷,而是知识、财富、科技和商业。

所以王心仪感谢的是什么,是贫穷让他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霭,照亮了他幼稚而懵懂的心。是让他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贫穷不是财富,对贫穷的思考才是。

郭靖和杨康一个生长在艰苦的大漠,一个生长在锦衣玉食的王府,前者成功而后者身败名裂。但他们首先有两个价值观不同的母亲,这才是关键。贫而成功、富而失败,没有因果关系。

司马迁受宫刑,只是为延续生命,完成《史记》,而不是宫刑后才能写出《史记》。

如果没有贫穷,亲人本可以多留一些时日;如果没有贫穷,自卑、绝望、心理疾病可能会少很多。如果没有贫穷,我们本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实现更大的抱负。这绝不是贪婪,这是对资源分配不均的不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提到寒门贵子,大家普遍想到的是教育,是高考,因为原生家庭的差距让寒门子女向上阶梯极为狭窄,彷佛高考是唯一出路。

寒门贵子之所以被大势报道是因为他们极为罕见,而大家却忽略了那些成千上万有可能逆袭的寒门子女,他们在中途或主动或被动的放弃了,他们有可能在其他道路逆袭,但不得不承认大部分最终还是沦为平庸。

贫穷不值得感谢,哪怕身处贫穷家庭的你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或许你曾经傍晚陪父母归家;或许你曾经和父母一起看见了大片大片油菜花;或许你曾经和同学一起种树、抓蝴蝶,你觉得美好,觉得这是贫穷的赠予,其实不是。这是时光的赠予,是时光让你有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这也是父母的馈赠,是父母为你遮风挡雨,让你自由自在感受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各大门户网站“感谢贫穷”这种引导性极强的论调确实能让贫穷中的人得到一丝安慰。但“感谢贫穷”似乎给贫穷穿上了一件金子做的外套,让一部分人自我麻痹式的安慰自己“贫穷是好事”而选择性的忽略背后的努力,贫穷没什么好感谢的,要感谢地是你自己,是父母给予的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生活与引导,是自己在那些日复一日艰难生活中的坚持、选择与不屈。

最后用邓爷爷的话结尾,告诉那些感谢贫穷的各大网站:“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