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岭南某山区阵雨如帘,雾气厚重。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名中士驾驶809战车顺利突破所有障碍,迅速抵达目标前沿。“6点钟方向,敌地堡,1200米,行进歼灭!”战车平稳向前,只见炮管旋转180度,捕捉、瞄准、射击……10余个动作一气呵成。伴随着熊熊火光,目标靶应声命中,现场掌声如雷。

这名中士是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黄草岭功臣连”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王锐,全军最年轻的“双特”两栖装甲尖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锐的故事

刘小兵 章文

下“笨功夫

成为“全能车长”后,连队让王锐谈体会,王锐说他全靠“笨功夫”,平时训练再苦工作再累,他都坚持天天写日记。刚入伍的王锐体能不是太好,他每天比别人多练半小时,练成连队的“飞毛腿”。

办“微讲堂”

受一档节目启发,王锐建议连队开办“黄草岭微讲堂”。他带领6人理论学习小组搜集资料、设置主题、编写讲稿。一周后,第一期《黄草岭微讲堂》正式开讲,王锐以“强军思想引领我成长”为主题首个登台演讲,他结合图片、视频和课件,生动地讲述自己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矢志精武的心路历程,引得台下掌声连连。

练“看家本领”

高射机枪和并列机枪分解结合,是装甲兵的“看家本领”之一。王锐练熟之后,找一级射手徐斌旭和“炮头”黄旭比试,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连输7次之后,王锐终于以快对手2秒的成绩,成为全营公认的分解结合“一哥”。

成“多岗能手”

2015年年底,王锐所在部队组织“多岗能手”比武,装甲专业老兵多、“牛人”多。王锐兵龄短、资历浅,未受对手重视。他铆足了劲儿与强手比拼,成为赛场“黑马”,捧回突击车专业“多岗能手”、驾驶专业“训练尖子”2枚奖牌。当兵第6年,王锐就以6科全优成绩通过驾驶专业特级考核,成为集团军年龄最小、兵龄最短的特级驾驶员。

完成“三特计划”

然而,王锐不满足于此,他给自己制订了“三特计划”:一年内再拿下通信、射击专业两个一级考核,三年内再拿到这两个专业的特级考核。专业特级如同拳击手的“金腰带”、飞行员的“金头盔”,代表装甲技能的最高水准。从驾驶到通信、射击,转岗学专业,就好比汽车司机去学驾战机、开轮船。王锐从零开始,捧着教材啃,跟着老兵练,一年内拿下了通信和射击两个一级考核,2017年7月又通过通信专业特级考核,射击专业技能也大幅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锐(中)在训练中带领战友奋勇冲刺

于逢源 摄

2012年12月10日,习近平主席来到第42集团军观看新装备实兵实弹演练时,健步登上809号两栖突击战车,与车长王锐亲切握手,详细了解装备的战技术性能。

我的战车是“头车”

王 锐(濮 照、丛纬义整理)

大小演习演练参加了不少,我最眼馋的是看着“头车”第一个冲上“敌”阵地,最不爽的是跟在别人后面“捡”战果。

想要当“头车”

但是,“头车”可不是那么容易当的。要是没有“金刚钻”,不但完不成任务,还会对整个战斗行动产生消极影响。

一次,连队担负海上夜间驾驶课目试训任务,缺经验、没教材,危险系数也不小。当时我是连队最年轻的特级驾驶员,于是主动跟连长请缨:我年轻,体能好,有危险情况容易处理,让我第一个上!

当晚夜黑如墨,海上根本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凭借导航设备判定航向。忐忑地走完了第一趟,我发现航线偏离了不少。若是在战场,一旦偏航,就极可能付出血的代价!试训结束,我白天反复研究相关资料,晚上大胆试验攻关,在夜训场收集第一手数据,总结出“装甲车夜间驾驶纠偏法”,将航路偏离降低到1米以内,被团队推广应用。

得有“头车样”

如何防敌打击,如何通过通路,如何进行协同……这些年,从驾驶员到车长,我摸索了一整套经验,许多战友称赞我是“头车专业户”。

记得一次参加联合实兵演习,我驾驶的809号战车作为“红军”主力攻击群“头车”第一个冲上滩头,为了防御对手的反装甲火器,战车将烟幕弹一股脑儿射出,形成了宽阔的烟幕地带,顺利通过通路。然而,当我们冲到“蓝军”二线阵地前时,对方的枪炮声又响了起来,前方通路被毁,必须横向机动,暴露在“敌火”下的时间拉长了许多。

“要是还有几发烟幕弹多好,可惜咱们刚才都用光了!”战友的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驾车在通路方向急行数十米,猛地来了个360度转向,沙尘弥漫在四周,利用这个短暂的“空隙”,我紧急调整战车方向,带领后续部队一溜烟消失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

重返训练场

正当我朝着更高的“小目标”发奋时,一场意外却突如其来。一次驾驶训练中,我不慎从车上摔下,造成腰椎压缩性轻度骨折。

“唉,看来咱连的‘头车’得换了。”无意间听到战友们聊天,心里十分不是滋味。我默默对自己说:王锐,这可是主席登上过的战车,咱不能给主席丢人!

在军医和护士悉心照料下,我积极配合治疗,辅以康复训练,终于重返训练场。为赶上训练进度,我一天强化训练12小时,不到半个月,便补齐了住院期间落下的所有训练内容。

这个“头车”我要一直努力当下去!

在最近的一次演练中,我又带领809号战车冲锋在两栖突击群的最前面,像一把尖刀冲破了对手的防线。回首这几年,我和我的809号战车车组7次担负课目示范任务,3次参加两栖装备改装试训,11次打破训练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锐在装甲突击车内熟练操作,沉着指挥

彭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