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发给我一个链接,是知乎LIVE的一个写作培训课,他问我这个培训怎么样?

说实话,我在看到课程收费才20块钱的时候,下面的广告内容就已经不能吸引我了。所以,我告诉朋友不要花那个冤枉钱,还不如多听听花姐讲讲金融历史。

朋友问我为什么?我给朋友分析了原因:

一、那个导师本身并不是圈内知名的“大V”,我很难对他要讲的内容产生兴趣。

二、导师不知名,课程还卖的那么便宜,要么课程内容很初级,要么课程就是花点时间随便攒出来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导师全程讲故事,灌鸡汤,干货很少,只是为了赚钱而开课。(这样的课程占付费课程的绝大多数,花钱报名的结果无非就是交智商税,咪蒙教你如何月薪5万就属于智商税范畴之内)

三、写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在于一个多看、多练、多写。这里的多看,是多看有价值的文章,绝不是听课和知道写作技巧就能弥补的。

四、有听这个课的经历和时间,不如找本各路大V都点赞的书,系统的看一遍。

其实,在知乎LIVE刚开始兴起的时候,我也付费听了很多大V的讲座,那个时候的知乎LIVE还是非常值得一听的,很多大V把他们经过时间沉淀出来的知识和内容爆发式的呈现出来,打响了知识付费的第一炮,正式开启知识付费的红利期。

但是因为现在社会环境的因素,任何产品的红利期都会在短时间内进入到一个膨胀的泡沫期。

什么意思?

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在诞生之初,总是会因为新的“概念”和带来的新的可能性而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从而迅速走高,获得一波红利。

但是当大部分人都开始关注到这个红利的时候,同样也是这个产品出现“垃圾”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半桶水选手和什么都不会还想蹭红利的选手会拉低产品的整体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识付费作为一个产品来说现在就正好处于这个泡沫时期。

别为你的焦虑感随意买单

很多人其实是知道知识付费已经进入到泡沫时期了,但是为什么还有大量的人去为这些无用的知识买单?

因为焦虑。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造就了很多人,其中就有李叫兽,同道大叔等一批年轻并且成功的内容创作者(李叫兽在经历过一段时期的高光后,现在已经卸任了百度副总裁),我们这一批年轻人在这些榜样面前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渴望像他们一样成功的同时也充满了巨大的“知识焦虑”。

为什么他们的观点那么牛逼?为什么他们的思维与众不同?他们到底比我们强在哪里?

如果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告诉你,如果你听我的课,你就有可能会跟他们一样成功,代价只是交些学费而已,你会不会听?

我想没人会去拒绝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害怕追赶不上时代的脚步,从而被时代抛弃。哪怕只是一种可能,也要去尝试。

这个时候,你甚至没有心思辨别这个课程的好坏和研究这个课程会为你带来什么价值,你只是在满足自身的焦虑感而已。这也侧面证明营销人性永远是最容易成功的。

所以啊,别轻易的为焦虑感买单,很有可能会买错。

理性消费

当然,我只是说别轻易为焦虑感买单,而不是说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价值,事情都是相对的,有差的就当然有好的。

很多知识付费的内容都非常好,但是我们为知识付费毕竟是一场消费,只要是消费,那么我们就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个事情。而且我们有”知识焦虑“是正常的,但是别被这种焦虑控制思想,我们为知识付费的主要目的就是花钱买时间,希望自己能够迅速的提高,而不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去听没用的课吧?

凡请大家在付费之前问问自己,想要从付费内容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这个问题会让你更好的审视和提炼付费内容的关键和闪光点。

听课之后问问自己,付费内容的价值和自己的个人预期偏差有多少?

偏差小,继续跟进这个课程没问题;偏差太大,这个问题会让你下次遇到此类课程时生警惕之心。

最后,给大家一点点小建议,凡是分享模式以故事和成功学为主的课程都是耍流氓,不值得去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经过数据分析,没有三个以上实操案例的故事,经不起推敲,所有的成功不一定是必然的,还有可能是偶然的,真正能复制的成功永远是建立在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

还望各位花粉们理性消费,不要被市面上垃圾课程还有信息所误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情感暖心疗伤文章,

关注“花花财经”!

你也可以跟花姐聊天,

讲述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