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卖家背地里刷单的现象,在消费者耳中早有流传,但这些背地里的小动作,相比较于额度不大的商品,很多消费者就睁一只闭一眼的过去了。

但是在近日,有几家网店找到了央视大名鼎鼎的《焦点访谈》,并自曝:他们有几乎一半的销售额都是靠刷单刷出来的,而且说这种现象在行业内已经相当普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走势有点翻转得突然,什么时候,这些见不得光的活动还自我曝光到了央视?

据爆料卖家说,爆料电商说,大部分商家都在进行“粉丝刷单”,而且演化为行业风气,如果不刷单,在网络上挂上真实的销量,在刷单店家的对比下,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前一家店要倒闭的错觉,所以很多店家的刷单行为是形势所迫。但跟着形势走的人多了,刷单成本越来越高,为了吸引买家,卖家却让自己深陷其中。

某电商平台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打击刷单行动,但是行动的处罚威力不够,刷单现象并未遏制。

根据媒体的报道,刷单的流程分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也有媒体报道,有的网店一天刷2000单,但这 仅仅是中等水平。而且刷单出来的流水,不管成交与否,只要是刷出去的金额,都会被统计进去。另外,在刷单的压力下,很多网店商家不得兼职做上社群运营。有商家就运营者一个15万的刷手群,这些刷手多为兼职,因为有真实的购物经历,能够做出无法让电商稽查平台难以识别的评论。

网店刷单这一行为,就其本质而言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也欺瞒了消费者,从其产生的根源就是要严厉制止的。但是刷单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比如成本越来越高,也使刷单的店家们产生内部分化,这不就曝光到央视的平台。

清华大学市场营销系姜旭平教授建议:“通过跟税收挂钩,每一单的结果跟税收挂钩。这样的话可以制止那些没有真正交易发生的虚假刷单。只要是虚假购买,如果跟税收挂钩它的成本就会非常高。所以这方面可以对它进行抑制。”

市场诚信,看来仅有自觉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制衡措施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