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家诞生在改革开放之后,那时江浙一带的乡镇几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办企业。

而深居内陆,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庆,却还并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时代的习惯思维。

正当重庆商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47岁的中年男子,奋不顾身的率先投入到了民营企业的怀抱。

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家中,年龄最大的创业者,他就是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明善。

01

“从前的阶下囚”

1938年,尹明善出生在重庆长江边上的小镇上。

因时代影响,含有地主成分的尹明善一家受到了“惩罚”,被赶出了小镇。

1950年,年仅12岁的他,不得不跟着母亲、哥哥搬到了一个人烟稀少的黄山坡上。

母子相依为命,栖息在一间破烂的茅草房里,生活一贫如洗。

为了给家里减负,年幼的尹明善借来了五毛钱,开始以卖钢针的方式养家糊口。

经过两年雨打风吹,尹明善决心不再继续当“苦力”,他将人生“出口”对准了校园大门。

为了能够减轻母亲的压力,他将所有家当都留在了家里,只身一人踏上了艰苦的求学之路。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论是卖钢针还是读书考试,尹明善都展现出了顽强的韧劲,他的求知欲似乎也从不过期。

通过自己的努力,他顺利地考入了当地名校“重庆一中”。

高中三年,尹明善依旧拼命学习。正当他即将触碰到大学的“枝头”时,一场噩耗击碎了他对求学之路的一切幻想——他不幸被错误地划为“右派”。

时运不济,这个错误后来又被升级为“反革命”。23岁的尹明善,就这样成为了人人喊打的“阶下囚”。

在狱中,尹明善并未自暴自弃,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被发配到塑料厂干苦力,他也没有将书本丢弃。

每天就着枯灯和几页稿纸,渡过了无数个“闲暇时光”,他用知识填满了整个青春......

这一熬,便是18年。与日俱增的是眼镜镜片的厚度,和生命齿转动的次数。

1979年,尹明善的生命开始出现了第一丝光亮。中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终于走出了高墙电网。

这一年,尹明善的第一个孩子尹喜地已经6岁了,不论他心中有多少不甘与抱怨,都不得不为了这条鲜活的生命而平静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尹喜地 图源:网络

尹明善没读过大学,但在狱中,他自学的英语不仅能自用,还达到了可以授业解惑的级别。

因此,他得到了上级赏识,被调到了重庆市设计院担任英语教师,并兼任重庆市电视大学英语中心教研组组长。

1983年2月,重庆出版社聘用了尹明善。

他在工作中依旧保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无论从效率还是业绩上看,尹明善都是名列前茅。没多久,他就被提拔为了“副社长”。

渐渐地,尹明善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事业蒸蒸日上,家庭人丁也开始兴旺起来。

1987年,尹家诞下了一个可爱的小丫头,她就是尹索微。

02

“而今的座上客”

都说时势造英雄,但事实是,人们很难分清何为“时势”。在那个时代,“铁饭碗”似乎是比经商更靠谱的一件差事。

但深受孙中山著作影响的尹明善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眼中,经商才是真正的“时势”,他有必要顺势而为。

再加上二女儿的出世,仅靠目前工资是没办法将两个孩子照顾好的,为此,尹明善不顾他人劝阻,毅然下海经商。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正确无比。尹明善下海后开了一家书店,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

当年经商环境好的出奇,尹明善创业的第二年,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而由他主编的《中学生一毛钱丛书》更是备受读者青睐,不仅收获了好评,书籍更是卖出三千万册有余,获利60万左右。

后来这本丛书的创意还被上海出版界演变为20世纪80年代风靡中国的“五角丛书”

但不论尹明善如何努力,都没办法超越行业老大“新华书店”。

阅过万卷诗书的他,眼界长远,野心难藏,自然不甘心被“压迫”。

于是他又一次在鼎盛时期选择放弃,转身投入了摩托车行业。

90年代初,中国摩托车工业在“军民结合”的方针指引下,开始开发民用摩托车。

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开始丢掉自行车,骑上了更加省时省力的摩托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映入大众眼帘的是引入日本先进技术的嘉陵摩托车,而后宗申、钱江、江门相继问世,“分食者”倾盆而入。

但此时的摩托车市场,依然供不应求。

尹明善看准了这个还没有成熟起来的产业线,果断地投入了20万元,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敲开了生产摩托车的制造大门。

巧的是,尹明善的第二任妻子陈巧凤与当时的“摩托大亨”左宗申的妻子袁德秀是亲戚,得知尹明善有做摩托车的想法以后,两位夫人相互为其丈夫“搭钱”,从而促成了两人的首次合作。

1992年,尹明善与左宗申在重庆成立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

后来,“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更名为“力帆集团”,尹明善出任董事长一职。此时的尹老,已经55岁了,但创业激情,不减当年。

初出茅庐的力帆虽没有庞大的资金链支撑,但试错成本低,不怕错,错不怕!

尹明善借着这种“不怕错”的胆识,对企业发出了指令:“获利路有三,垄断我无权,投机我没胆,创新求发展就是出路!”。

除此之外,尹明善还建立了一种“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机制,让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尽最大的可能去创新。

研究所也不负众望,1994年率先在全国开发出四冲程100型发动机,随后又相继开发出90、100型电启发动机。

2000年,62岁的尹明善以5.5亿元净资产荣登2000年福布斯50位中国富豪排行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尹明善 图源:网络

他也在这年,以558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寰岛俱乐部,这支球队而后进入"力帆时代",还创造出了连胜12局的优异成绩。

2003年,尹明善将目光投向了轿车行业,在重庆北碚建设轿车生产基地;

2006年1月,力帆推出了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力帆520;

2009年3月,首届力帆汽车全球代理商大会在重庆召开,力帆汽车收获逾1.7亿美元订单;

...

如今,力帆集团已有员工13715人,拥有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连续多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并居于重庆民营企业50强之首。

03

尹明善的创业“信仰”

“从前的阶下囚,而今的座上客”是尹明善对自己经历的高度概括,云淡风轻的背后充斥的苦与难。

大器晚成的尹明善如今已经退位,但是他的“信仰”却依旧被许多企业家牢记在心。

尹老做商人,不奸诈,崇尚“诚实守信,不负他人”的理念。

他信守承诺的态度,不仅赢得了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信任,还赢得了银行的信任。所以力帆总能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更重要的是,力帆还得到国家的信任。1999年,它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发行5000万元企业债券的民营企业。

在企业传承的问题上,尹老也很有主见。常人道:“富不过三代”,尹老早在书中体会过,所以也不强迫自己的一双儿女。

对媒体就接班人选择的问题,尹老也是直言不讳地回答道:

“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关系到你今后能不能过三代,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始终认为,我这个家族只是一个大股东,我现在已经卖了一部分股份,上市卖了很多,最后可能就会到51%,最后可能退到34%,到一个临界点,最后34%也不到了。既然是这样,我何必一定要家里的人来做老大呢?这有一个好的模式,我觉得企业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了,非常稳健了”。

确实,老大尹喜地对企业经营兴趣不大,热爱关注豪车、手表。尹明善就随他去,只要不触犯法律,不违背原则就行。

而女儿尹索微曾被送到英国留学,主修管理专业。回到国内,并不排斥管理企业这份差事,还曾在2011年与父亲一同出席了力帆100亿级高端乘用车基地的开工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为尹索微 图源:网络

而今,尹索微除了任力帆集团董事之外,还任力帆控股、重庆力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摩托车产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

在尹老心中,谁做董事不重要,对他而言:“你够条件就当董事长,不够条件就当大股东,该分多少钱分多少钱”。

当然,企业不仅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决策者,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精英团队”。尹老也曾潜心研究过管理问题,且始终坚信一个用人信念:“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04

结语

朱镕基总理曾说:"尹明善是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事实确实如此。

尹明善曾被焦灼的命运所左右,到了47岁才开始创业,苦难没有削弱他奋发图强的信心;
挫折没有将他击垮,一蹶不起;
即使生活饱受风霜,待人也依旧诚恳善良;
他是老一辈创业者的典范,也是新一代年轻创业者的精神领袖。

最后,送一句尹老金句,给各位行走在刀尖上的创业者们:“有胆少识,尚有50%机会;有识无胆,机会接近于零!”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打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