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的名字叫艾丝黛拉。

我为传播艺术的观念而产生的,想告诉大家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并不是那么难去理解。

如果你想要去理解艺术,想要看到艺术的另外一个大层面,寻找一个好的渠道并且轻松的吸收,嘿嘿,关注我,准没错了~

我最喜欢的艺术家是毕加索,喜欢逛美术馆。

讨厌丧文化,经常有新奇的想法,不太懂年轻人的流行语但却很喜欢去了解。

涉猎音乐、绘画、摄影、雕塑、电影等门类,有个人诗集与多媒体作品发表。

其实大多时候,我还有点臭美嘻嘻~

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

(1)近期的展讯

(2)艺术史的解构

(3)艺术家的故事

(4)艺术作品的阐述

(5)书单、影片、歌单的推荐

(6)对生活的调侃

当然我还有未开发的个人特技:15秒一个艺术家介绍。

SO,FOLLOW ME! 我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乐趣哦~

【文章展示】

艺术,真的有这么难吗?

“哎呀,不懂你们这些搞艺术的”

“看不懂,太难了”

“什么意思啊,我不懂”

是否这样的说辞,在你们生活中经常听到呢?

也许是在观看某个艺术展览时,也许是在讨论一些作品时…

难道接触艺术或者是认识艺术,只能是有深度的人才能去做的吗?难道艺术真的只能配的上高雅的人去欣赏吗?

什么时候艺术让我们望而却步,产生如此大的距离感?

那么,“人人都是艺术家”“何处没有艺术” 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今天,黛拉就来教大家一些小方法,引导大家如何去看艺术。

首先先用几个小例子来进行说明:

这是著名艺术家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作品《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人第一眼看到可能会觉得,啊画上的女人画的并不好看呀,怎么会被称为是伟大的杰作呢?

其实是这样的,在大多数传统的古典作品中,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里,用透视的方法,让观者看到三维的空间的真实景象。但是这幅却颠覆了主导我们几百年看画的传统习惯,让我们在二维的平面上,同时看到了不同角度的景象在同一个画面上。

“当代艺术之父”杜尚在艺术馆展示的小便盆,在一些人看来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小便盆也是艺术?那如果小便盆是艺术的话,那什么是艺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着“R.Mutt,1917”的作品《泉》被称之为“现成物”,杜尚把工厂制造出来的商品当做作品呈现,挑战艺术应该是“独一无二的、由技艺非凡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传统观点。

对杜尚而言,艺术家的艺术观念比他的艺术作品更重要。有这样一句话去描述,“对于这个《泉》,是不是由马特先生亲手制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选择了他,他创造了对这个对象的一个新想法”。

美国艺术家克鲁格(barbara kruger)的作品相信现在很多“弄潮儿”都见过,她经常将杂志上的图片放进她的作品中,并配上简短、有力的一段话。这样的效果挑战了人们对权利和身份的既定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作品运用到图像及文字,其实从历史地位上去分析,在过去,多半的艺术都是由男人为男人创造,而女性在艺术中的地位却备受忽视,传统艺术只把女人当成物品来看,而非观看本身的创造者。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对理性的日常生活世界造反,运用他们的想象和梦境,创作出一个新的现实世界。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艺术家就是达利(Salvador Dal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仔细一看会发现,超现实主义出现的黄金时段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达达主义影响中发展而来的,在那个时期,人们处于不安且难以平稳的状态,这些艺术家们开始企图去超越现实,转而去表达对精神层面的兴趣,特别是关于非理性与潜意识的部分。

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是否大家开始觉得艺术也并不是那么难理解啊!

其实艺术本身就来源于生活。

那么让我来总结几个小tips:

1、欣赏一件艺术品可以从创作背景来分析,比如说一战以及二战前后都出现了很多典型的作品,也可以从中感知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活动。

2、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再或者就是对艺术史的影响。

3、既然被称为艺术品,肯定是会有不同寻常的地方,可以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而非传统的眼光。

4、许多西方艺术的术语或者是作品,可以在一些网站上查找一下他们的译文,有时候中文的翻译晦涩且难懂,如果在西文的语境中去理解也许会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