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 ,一个专注反对武志红的心理学家】
其实,武志红之所以成为网红靠的全是套路。那么,武志红是如何让你被套路的呢?
第一阶段:巴纳姆效应
要你相信一种不靠谱,必须首先让你觉得它有点靠谱!
武志红生产出的内容一定是让你觉得可信的,戳中你的痛点的,目的是第一时间抓住你的内心——还挺靠谱的呢!
巴纳姆效应指的是人们都有一种很容易相信笼统、概括性、描述性内容的特征,即使这个描述非常空洞,人们仍然认为这其实说的就是“我”。
巴纳姆效应最早的时候也被称作星象效应,它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是人们从星象学的一些暗示性中研究发现的。关于它的研究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首先,心理学的教授将一周的星象预测结果给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发了一份,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内去对照一下自己会不会发生上面预演的这些事情。
两周之后,教授让学生们为结果的准确率打分,结果学生们打出的分数普遍高达80分甚至以上,并纷纷表示,预言很准。
这时教授告诉学生们:其实我给你们每个人的预言都不是你自己的星象。也就是说,我给你们的是一个假的星象预测报告。但是,为什么你们都还会觉得这份预测的那么准呢?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总是会不自觉的有一种预期效应,喜欢收集各种支持某种观点的证据,哪怕是毫不相干,也会找到一种合理化的解释和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这就好比一个人先开了一枪,然后在子弹击中的地方画上靶心,弄得自己真是个神枪手一样。先决定了自己的立场,然后才开始找证据,并且只找对自己有利的,而对于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则选择性忽略。
前面提到的“巨婴论”的做法是典型的观念先行,然后举例论证。“巨婴论”的泛化解读,号称定义了99%的中国人,犹如八爪鱼,触及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巨婴”这个概念,本质上和星座运势没有区别,不过是披着心理学外衣的“算命”罢了
第二阶段:正例谬误效应
如果第一阶段让你觉得有那么点“靠谱”,那么第二阶段则是升级版,让你觉得“靠谱”到你深信不疑!
如果说巴纳姆效应是让初次接触假心理学的人对其产生好感,那么正例谬误效应就是让你强化这种好感。
所谓的正例谬误效应,是指人们由于只关注与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所产生的知觉错误。
比如前面提到的“11:11”现象。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种现象:为神马每次看表都是11:11(或者是别的什么时间)?其实这也是正例谬误效应。
当你认为自己每次看表都会是11:11之后,你看100次表,可能只有3次是11:11,但你会无意识地把那97次“不准”的忽略遗忘掉,而每次一看到11:11就会触发你的大脑:天啦噜!!又是11:11,怎么每次看表都是这个数?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每次看表,做个记录,是什么数字,然后综合统计一下,你会发现11:11的次数并没有比别的数字多。
由于正例谬误效应,你最后找到的是一大堆支持武志红观点的事例。于是你震精了!感动了!于是你在“被套路”的这条不归路上越陷越深越走越黑。
第三阶段:俄狄浦斯效应
当你对一件事情深信不疑,它往往就会因为你的深信不疑而真的发生了!
通过巴纳姆效应入门,又经过正例谬误效应的放大,恭喜你!你已经对圣(网)婴(红)们深信不疑了!
接下来的事就交给俄狄浦斯效应模式——是俄狄浦斯效应,不是俄狄浦斯情哦。
俄狄浦斯情结是指“恋母情节”。
俄狄浦斯效应是指“当你对一件事情深信不疑,它往往就会因为你的深信不疑而真的发生了”。
比方说——
我是一个巨婴,我必须按照巨婴的处事方式去行事!
我是巨婴,总在找妈我也没办法啊!
自恋就自恋吧,谁让我是巨婴呢!
当你把“巨婴论”的描述奉为人生规条,毫无疑问你已经变成了它说的那种人。
于是,冥冥中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你,你越相信就越成为那样,越成为那样你就越相信,这是一个死循环。
现在小明宣布给大家一个心理学里最大的秘密,那就是----任何概念一旦被创造,就会产生与这个概念相映射的心理。人们会不自然的把自己的感觉往那上面靠,随着认同不断加深,最终你终于拥有了这个概念所假设的感觉。
到了这一步,你已经完全成为了虔诚的圣婴教教徒了。这个时候,虔诚的圣婴教教徒开始自动自发地为教主“效力”,这样就构成了传销式的传播。
当越来越多的教徒们进来,就形成巨大的流量之后,这就为圣(网)婴(红)们变现、攫取贩毒式的利润提供了有力保障。
所以不得不承认:武志红真的很有商业头脑,用文字成就了一门“生意”。
所以,成为一个武志红和成为一名厨师或是理发师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唯手熟尔。
【看更多反对武志红文章,可以搜索赵小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