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武志红有孩子吗?
心理学家:破解催眠的关键一招!
【赵小明 ,一个专注反对武志红的心理学家】
现在有不少媒体书名起的有套路,例如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大家来想想,如果我要是给你们说一个书名叫做《为什么剪刀会伤人》。你肯定会告诉我那是你剪刀没用好,剪刀本来是用来剪东西的,不是用来伤人的。
可是我给你说,我有一次用剪刀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手弄伤了,从此我得出一个结果,剪刀会伤人,这个结论也并没有错呀。
大家是不是被这种逻辑混淆了呢?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学的秘密藏在这里呢?
小明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你们再来想,如果我说,社会会伤人,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同样是对的。
但是假如一个人用社会会伤人的观点去生活,那又会如何呢?他会用一种社会皆祸害的观点,偏执化的去看待他周围的人和事。
同样,如果一个心理学家做了坏事,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心理专家会伤人,科学发明了很多东西同样也伤了人,我们是不是也得出结论,科学会伤人?其实,语言逻辑对人的诱导,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蔽性很强。一个语言,一句话初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是一个概念被反复强化之后就可能会对思维上产生一种诱导。
【做一个认真反对武志红的赵小明,讲优秀中国人的心理故事!】
我们再来谈谈为什么“家会伤人”的概念还有些套路呢?还举那个例子,剪刀会伤人,没错,这是一句真理。如果我写一本书叫做《剪刀会伤人》,那么,大家会怎么想?大家一定会说你这个人,看问题总是朝坏的地方看,怎么不朝好的地方看呢?人家剪刀本来的作用和功能是用来剪东西的。
同样,家庭的主要功能并不是用来伤人的呀。
我们不能因为有些案例中有些人在家庭中受到了伤害,就去强化它的一些负面的作用。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会伤人的东西太多了,汽车会不会伤人?我们每天都在开。甚至喝水喝多了,吃饭吃多了,也一样会伤人。
我们必须要在这个地方要分清楚,一个事情它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如果要谈到它的负面作用,我们必须要加一个限定词,否则就是故意引导人和暗示人朝这些东西的负面作用上去看。
这里有一个心理学原理,如果我给你一块白色的方糖,然后让你盯着白色方糖上的一个黑色的小点一直看,坚持看上几秒钟后,你就会发现这个黑色的小点占据了你视野所有的区域,你的眼睛所看到的全部都是这个黑点。
这个在心理学里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任何一个缺点,当我们把它无限的放大之后都会成为一个人不可承受的痛苦。这其实也是一种暗示的原理,就是古语里所说的一叶障目。
我们有时会被局部暂时的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情的全局,这就产生了一种偏见和极端化的思考。如果我们不能看清楚事情的全貌,就产生盲目的轻信,盲目的崇拜,不用科学的态度去调查和验证,用一个结论试图去推导全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逻辑学里常说的孤证不举的道理了。在逻辑学上用这种孤证来支持一个结论,被称作是弱命题。无论是在法院审判、考古学、考据学和科学研究中都不允许用一个孤证来做为事情的证明。
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在小明这里咨询(经来访者同意)。他经常参加这些具有暗示性、诱导性的,充满偏见、偏执、极端化思维的社会培训,后来他看问题的方式也变得非常偏见。
这种偏见就有了泛化的特点,最终导致了他极端化思维。因此,有一次小明在咨询中就和他探讨这个问题,既然你告诉我这类的培训非常的好,教会了你好多道理,那么我们都知道父母一定会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的孩子,你会让你的孩子长大后会参加这样的培训吗?他想了想摇头说不会,那为什么呢?他摇摇头无法回答。其实一个人即使在精神癫狂的时候仍然有时会保留着一定的良知。这可能就是人类最后的良知吧。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往往这些最后的良知会给自己的孩子留着。
在这里小明要教给大家一个心理咨询非常有效的技巧。当一个人陷入到偏见、偏执和癫狂的时候,如何能让他恢复一定的理智和理性呢?其中一种方法就是你问他,你会把现在你用自己身上的这一切,同样用给你的孩子吗?这时,很多人往往会恢复一丝的理智和理性了,因为人都会犯这样的毛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更多反对武志红文章,可以搜索赵小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