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吗?油价、水果、猪肉、租金……最近,全国房屋租金平均20%的上涨和中介商家的哄抬,引发社会热议。其实,不只是租金价格的上涨。与大家吃住行最相关的油价、水果、猪肉都呈现了不同程度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向折叠伞,这才是雨伞该有的样子!

先看一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份相比去年同期:蛋类价格上涨11.7%,禽肉类价格上涨6.6%,鲜菜价格上涨3.8%,医疗保健上涨4.6%、交通和通信上涨3.0%、居住价格上涨2.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3%。另一方面,从环比来看,就是与6月份相比,猪肉价格上涨2.9%。总体评价是:C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疗、教育、住房物价上涨

背后是什么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同时做好下一步居家过日子的准备。

第一,受贸易战影响,大豆类价格远期看涨。

目前,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对美国340亿美元产品征收25%的进口关税,包含大豆,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到我国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国内种植大豆有限,主要靠进口。加征关税的结构是大豆价格的提升,造成输入型通胀。大豆的涨价也会造成豆粕、豆油等副产品的价格。在CPI的分项统计中,食用油是重要的一项,7月份已经同比上升0.6%。下半年CPI上扬的压力仍在。

第二,猪价反弹。进入夏天,沈阳、浙江等多个地区闹“非洲猪瘟”,扑杀上百头疫情猪。但这个影响主要在情绪面,因为近年来,国家疫情防控机制已经十分强大,全国性的猪瘟难以出现。个别地区猪的供给减少不会造成猪肉价的明显上抬。

自去年以来,猪价长期维持较低水平,CPI形成明显拖累,而今年猪价逐渐反弹,7月环比上涨2.9%。考虑到猪的成本——豆粕和饲料成本上升,猪价上涨的压力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肉价格上抬

第三,极端天气造成粮食和果蔬减产。今年全国的极端天气增加,例如南方的洪水和台风,东北的干旱。极端恶劣天气带来小麦产量、玉米、水果和蔬菜等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指甲就靠它!

第四,国际油价上涨、人民币汇率贬值带来输入型通胀。今年一二季度,国际油价上涨较快,最高到达80多美元/桶,目前是70多美元/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今年最高的6.2也贬值到6.9。这两方面共同造成了油价的扰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油价上涨

第五,供给侧和环保限产带来供给收缩。

供给侧改革是过去一两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主线,以钢铁制造的高炉开工为代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到中游建材、化工品等价格走高,通过生活资料传导到下游CPI中的非食品项,给CPI造成压力。

第六,货币因素。

货币型通胀与央行货币的宽松密切相关。“持续扩大内需”被定调以来,央行加速货币投放。从数量的角度看,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7.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5万亿元。从资金利率的角度看,7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7%,已经到达历史低点。新四板 新三板 IPO上市辅导,制作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产业链融资,对接投资机构,媒体报道,制作宣传视频,企业价值宣传。咨询v:ftrz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