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滴滴的文章,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更准确地说,有一些困惑,苦于能力、精力有限,暂时无法进行挖掘,在此简短写一写,以备后续所需。

1、围剿滴滴

梳理舆论对滴滴的怒骂声,包括但不限于普通网友、KOL、头部自媒体、全国性地方性官媒的批判声音,从中可以看出来整个社会在对待滴滴的看法到底有多大程度上的不约而同,亦可以看出来社会在处理一件事情时是多么容易走向极端——而且不知道哪些群体是真的如此极端,哪些群体是在假装极端。

2、大客户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梳理那些未报道滴滴的官方媒体,大概可以盘点出来滴滴是哪些媒体的大客户了。个人以为,多少可以测量一下,商业与公益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判断一下,哪些媒体是真正有立场的。其实我更好奇,它们沉默的原因。不过这个是得罪人、破坏行业潜规则的差事,恐怕没人乐意做。

3、滴滴的今天,MT打车的明天?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两者高度雷同,尽管竞争有助于优化市场格局,但近乎完全相同的商业模式、运作模式,MT打车能比滴滴打车好在哪里呢?这个意思是说,不要觉得滴滴是无良企业,就呼唤另一个竞品上线,并企图以此来净化市场。

有没有可能呢?对用户(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来说,肯定是有的,对出行市场来说嘛不好判断,对是否能以及多少程度上能减少乐清案的发生,更不好说。当然这些判断都有些武断,所以很希望能有客观的分析文章予以解惑。

4、滴滴的客服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自媒体切入了这一角度,但内容太扯淡,更像是客服友商的黑稿。可以花上两星期甚至一个月,对滴滴的客服外包走访一遍(可能一个月也不够);也可以花上两星期,多方位采访一些相关的业内人士,包括但不限于客服代表、滴滴内部人、被离职的客服副总裁、客服外包公司代表、乘客代表、司机代表,从而深入剖析一下,客服外包到底对滴滴乐清案的发生有多大关系。

5、顺风车与黑车

顺风车平台与私下里的黑车在保护乘客安全方面有多大差异,顺风车平台导致乐清事件更容易发生,还是黑车更容易发生类似事件,如果是前者,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是后者,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平台做不了顺风车,那么顺风车由谁来做?

6、滴滴真的不能做社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真是个天问,滴滴想做社交,支付宝也想/在做社交,就连美团也想着法子做社交,而短视频等平台其实也是一种社交变种,可以说所有的交易连接全都是社交的组成部分,那么到底什么业务场景/平台适合做社交,什么又根本不适合、做不了社交呢?

7、为什么滴滴不放弃顺风车?

顺风车是滴滴盈利的大头?看到了这样的观点,但未来得及查证。除了盈利,滴滴死活不愿意放弃顺风车的原因还有哪些?内部怎么想的,管理层怎么想的,执行层怎么想的,总部怎么想的,各地区怎么想的,资本又是怎么想的?

8、滴滴与监管部门的是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有关部门约谈滴滴现场图 来源:微信公众号@东莞交通图

监管部门与滴滴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约谈滴滴时,各地方派出的主体为何差异如此之大?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为何敢于或者说不得不一再把约谈当耳旁风?监管/有关部门为何除了约谈之外,几乎对滴滴束手无策?

暂时大概这几个吧,不知道是否已经有相关报道出炉了,精力有限,着实看不过来,希望有了解的朋友能够留言相告,也希望有朋友可以补充一下你对滴滴的疑问,如果乐意的话。

感谢!

声明:除已备注来源之外,其他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