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很多朋友,天然是有一点相信占星术的。在这里我指的并不是星座频道那种某某座性格如何如何的那种占星术。而是一种我们一直通过古典小说耳濡目染的“观今夜天象,知天下大事”的军国星占。

古典小说的作者往往乐于渲染这样的情节,人民群众也喜欢看这样的桥段。可恨的是,大部分朋友读这样的小说都是在很小的时候,除了部分爱好者,现在大家是既记不住情节,更想不起细节。至于占星术,大家都知道很多,可是再详细问,就很茫然了。

有鉴于此,我前几天重新读了一遍《三国演义》,拣选其中和天文星占有关的内容,汇总一处。做成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汇总之后我发现,星占内容在整部《三国演义》之中占比实际极少,长达120回的剧情之中,仅只以上条目涉及占星。当然因为本人有些章节为求速度,可能有所遗漏也说不定。

下面我们从几个不同角度分别看看:

  • 1,星占次数

星占次数第一的无疑是诸葛亮。多达九次!是绝对的主角。甚至连八线人物刘琦病亡都看了一下星星。

星占次数第二的人……其实非常有名但是剧情里面毫无建树。就是谯周。一共五次,两次是劝主公投降两次是劝不要伐魏……还有一次是观星知诸葛亮病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谯周

星占次数第三者,是司马懿,多为与诸葛亮之对手戏中出现,实为剧情附赠技能。

星占次数第四者,不是三国时人,叫做殷馗,其人活动年代早于三国。关键是留下了两个重要星占预言。曹操破袁绍的预言在《三国志》中也有提及。

余者则皆分别只有一次占星活动,不论。

  • 2,星占分类

在表中我标注了三个比较容易区分的分类,分别为:星坠类、明不明类、天象类。

星坠类名字还算取的合适,就是看到某星落下的天象。具体内容会涉及落下星星的形状、光芒、方位等等内容。此类天象是切实可观测的,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火流星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流星照片,来源于网络

火流星是一种偶发的流星现象,通常来说亮度比较高的流星才好叫火流星,有些可见尾迹明显,个别甚至能听到爆裂声或者呼啸声。下面视频展示了一次火流星过境,内容来自:

《三国演义》星占术略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三国演义》星占术略观

火流星视频

对比一下诸葛亮去世时候的现象记录:

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
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

除了匪夷所思的“三投再起”外,描述的确实是一次火流星事件。据文中描述,诸葛亮在五丈原死亡,司马懿看到一颗火流星。同时位于成都的谯周也看到了火流星,一般来说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大,大部分流星发生的位置都比较低,火流星就更加靠近地面,所以不同地区很难看到同一颗火流星。

但是确实颇有一些火流星可以被很大范围内的人看到,比如2016年美国的一次火流星事件,有众多人员报告自己看到了火流星,其中最远距离长达一千多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都应该清楚,流星和恒星是没有关系的。并不是说某个恒星摇摇欲坠然后就当真坠了下来。从这一点看,“夜观天文,见将星欲坠”然后过几天,将星果然坠下,这样的条目当是完全不懂行的人所臆想。

明不明类的取名可以说比较难听了。这类占星条目通常是某某星星或者某某天区的星星明亮或者昏暗,用以表示一段时间的运势。

此类天象几乎全是大气现象,说具体一点就是类似云气雾霾之类影响了人们对天体的观测。

如谯周说魏不可伐,即讲北方星星明亮。诸葛亮之病且死,就与众将看到将星昏暗——顺便说一句,帝星是一个真的在中国古代有名字的星星,在紫微垣中。将星……不是恒星名字,中国古代的星官里面确实有一些代表大将的。如角宿二星被称为“右角为将”、房宿四星被描述为“下第一星,上将也;次,次将也;次,次相也;上星,上相也。”都有为将的成分。

然而在古代专业的占星话语体系之中,大将死亡并不以这样的方法入占,下面举两个相关例子,其星占条目出自《宋史·天文》:

折威七星,在亢南,主斩杀,断军狱。月犯之,天子忧。五星犯,将军叛。彗、孛犯,边将死。
氐宿四星……月晕,大将凶

这两条分别讲了两个星官,分别是折威七颗星和氐宿四颗星。折威这个星官,月亮运行到这里,天子就有忧虑;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到这里,将军就会背叛,彗星出现在这里,边将即会战死。

而氐宿四颗星,遇到月晕的时候,大将就有危险。

但是可能是受作者本身水平的限制,或者是听众理解能力的限制,通俗小说中很少真的使用占星话语体系里面的此类内容。而简化为帝星不明、将星摇摇欲坠,显然更易理解。

而相对来说,我单分出来的一个天象类的分类,即是指真的看起来是在占星话语体系内的东西了。

如太白逆行、太白临某地分野等等,说的最详细的是曹操迁都许昌的时候,太史令王立的一段话:

时侍中太史令王立私谓宗正刘艾曰:“吾仰观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与太白会于天关,金火交会,必有新天子出。吾观大汉气数将终,晋魏之地,必有兴者。”
又密奏献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汉而有天下者,当在魏。”

这段其实是抄的《三国志》,还抄错了……

张璠汉纪曰:初,天子败于曹阳,欲浮河东下。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牛斗,过天津,荧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将自轵关东出。
立又谓宗正刘艾曰:"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汉祚终矣,晋、魏必有兴者。"

《三国志》中王立所言乃是两次不同的天象,依次是金星(太白)犯土星(镇星)。在此之前,则是一次火星(荧惑)逆行守北河。我用虚拟天文馆模拟了一下,荧惑逆行发生在公元195年1月左右。而金星犯土星在195年年底。此段内容《三国志》没错,当是《三国演义》流传过程中因为作者水平问题产生的错误。

类似的还有沮授仰观天文“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后又说“见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我看了半天也没明白这是在牛、斗逆行 还是在柳、鬼逆行。天体逆行确实是可以观测出的,但是需要持续不断的连续看,才能看出来,一眼是看不出的。所谓忽然而见,实在是很虚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象类的星占因为有具体书籍可靠,天文观测上也有合适的东西可以对应。对比之下可以发现,这类内容是错误非常多的。在前面说的两个错误之外,诸葛亮、司马懿所谓“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也是有问题的。毕宿是二十八宿之一,而二十八宿横亘在天,宛如玉带,可以用来标注日月五星的运行位置。

此一天象的正确表述当为“太阴躔与毕宿”,太阴即是指月亮。

《诗经》中有一篇《渐渐之石》,提及“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就是说月亮运行到毕宿的那一天,天降大雨。古人认为毕星为雨师,可降大雨。想来诸葛亮与司马懿也是由此角度考虑的。反过来看毕星躔于太阴之分的描述简直不知所谓。

除了以上三类,剩下的我实在也不知道该怎么算。恒星位置不动,比如将星失位、群星聚于某处……除了眼花看错,实在也是没什么合理的理由能解释。

但这也不一定是小说家捏造的事情,某星移位之类的东西在正史中也是有记载的——虽然觉得不可能发生。

以前即为对《三国演义》中星占条目的整理和简单评述。在拣选过程中,诸如“风折大旗”之类风角占术,虽然涉及预兆,但是因为和天象无关,概不入选。其他所谓遁甲法术,近于当代魔术表演,且于剧情几无瓜葛,故也未曾留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