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梦娜 《 资阳日报》记者

严映霞,女,汉族,知青,生于1948年腊月初3,中共党员,高中学历,资阳市雁江区431社区退休人员。现任资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资阳市佛韵艺术团团长、知青家园四川分会资阳站站长。

身为一名老党员,她牵头成立了知青家园资阳站,并建立了爱心小组,对所有病困、丧偶、失独等知青进行慰问和看望;身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她连续9年组织艺术团队参加公益演出约400场,为老百姓宣传国家政策、法治、文明、孝道、禁毒等;一名7旬老人,她心地善良古道热肠,热衷于为中老年朋友服务,默默做出奉献,被称为“车城大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困助病 为资阳知青撑起温暖之家

50年前,严映霞曾当过两年知青,对那段青春岁月深怀感情。在2017年12月初,她发起成立了“知青家园四川分会资阳站”,目前在册知青七百余人。今年3月,为了更好的为在资重病、特困、失独、失伴、去世知青提供帮助和爱心,在四三一社区爱心帮扶志愿服务队下严映霞牵头成立了爱心小组,号召大家自愿捐款作为爱心小组的帮扶经费,目前共收集捐款1万余元。

现在得到关爱的有3人,均为家境困难且身患重病的知青。爱心条款规定: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需到她们家中看望,送去物资和慰问金。为了更好的关心、了解这些困难知青的情况和需求,严映霞每次都亲自带领爱心小组成员到她们家中看望,和她们促膝谈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5月8日,带领爱心小组全体人员到原南津区刘家公社看望坚守农村的重病重庆知青喻素兰,带去慰问品米、油、牛奶及慰问金,跟喻素兰一起重温知青生活并共同唱起歌曲《我们这一辈》、《一支难忘的歌》,鼓励她振奋精神,战胜病魔。喻素兰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放下。爱心小组的行动感召了远在重庆的返城知青,他们说:“资阳知青都关心我们重庆知青,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老乡。”这以后,去了几批次看望喻素兰的重庆知青。

2018年5月16日,又带领爱心小组7人去看望患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知青黄叶红,送去米、油、牛奶和慰问金。黄叶红说:“有了知青家园,我几十年的酸甜苦辣找到了倾诉对像,找到了共鸣,体会到了知青家园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5月31日,严映霞又带领爱心小组5人看望了贫困重病知青江亚丹,送去米、油、牛奶及慰问金。

江亚丹,这位68岁的知青,年轻时丧夫,多年来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心神经官能症及1000多度高度近视,去年儿子又因患尿毒症做了换肾手术,江亚丹献出伟大的母爱捐了自己的一颗肾。看到家徒四壁至今还租房住的知青战友,她忍不住心酸,决心要帮帮她,首先要解决的是特病报销。于是,在看望后,立即带领爱心小组一行人前往辖区居委会和社区,咨询江亚丹的特病报销相关手续,并提出到她原单位呼吁对这位城市贫困户引起重视给与精准扶贫。

江亚丹行动不便,严映霞安排车子,带领爱心小组杨虹、刘奇东、吴其忠、许国俊一同到原单位,申请相应福利,并落实专人联络。

2018年8月14日,严映霞带着自费购买的礼品,和许国俊又去看望江亚丹,了解她特病报销落实情况。这已经是她三个月来第三次到江亚丹家中看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伙伴们说:“严站不仅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严谨,还心系困难知青。是我们的当家人、主心骨。”

端午节,这个民俗节日,家家都要吃粽子、盐蛋。严映霞担心她们没吃上,特别安排爱心小组许国俊给她们每人买上4个粽子、4个盐蛋去看望她们,带去知青战友对她们的挂念。

她不仅把重病和特困知青放在心上,还想到失伴知青,为他们搭建平台,给他们充当红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衷公益 多次参与募捐及公益演出

2009年,热爱文艺的严映霞在市佛教协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佛韵艺术团。为了将自己擅长的艺术与党的政策相结合,利用文艺演出把国家政策、文明礼仪、孝道、法治、环保卫生等元素传递给老百姓,这个老党员在近七旬的高龄努力创作能让老百姓接受的、用民间文艺形式表现的小品、快板、相声、情景剧等十来部作品。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接地气,深受市民们欢迎,有观众说:“太巴适了,演的就是我们自己。”

9年来,带领全团,辗转在各个社区、乡镇、村组、敬老院、学校等,参加约400场大大小小的公益演出,虽偶尔会得到点交通费或化妆费补贴,但更多时候,演出是零收入。她本人是市文联文艺志愿者,所带的团是市文联文艺志愿者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严映霞积极参加市、区及电视台公益宣传片的拍摄,不计报酬。并积极策划、组织所任职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公益微电影《悬崖上的爱》、《快闪-草根资阳蛮是好》的拍摄获得社会好评。

她不仅通过公益拍片、演出支持我市公益事业,更是多次协助发动募捐,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2013年4月6日,有关单位在九曲河广场开展的“弘扬爱心精神,关爱留守儿童”大型爱心募捐义演"活动中,现场捐款6万多元,其中就有她出面募捐的2万元,并带领艺术团参加了义演;2017年在市文联发起的“九九公益日”为留守儿童的梦想剧场募捐活动中,积极组织团队捐款,她本人也数次捐款,因成绩突出,被市文联评为“特别贡献爱心使者”。

2018年8月21日晚,当得知资阳“名片”大雁因洪水过后引起的口粮短缺时,当晚就发出通知,发动所在团队募捐,一天时间,所在知青团队就有60余位知青朋友参与募捐,所在的“资阳市佛韵艺术团”28位团员全部参加了募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道热肠 将助人为乐刻入骨髓

严映霞事情很多,经常忙的脚不沾地。然而,只要哪里需要她,她就会出现在哪里,为大家解决困难,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何为古道热肠。

数年前,雁江区中老年广场舞队只局限于锻炼身体、自娱自乐。为让大家不仅自乐,还要给广大市民带来欢乐,于是,她将分散的近三十余支中老年文艺团队组织起来,每月搞一场演出。没有资金,她带领几个伙伴进企业、跑单位,奔波一周找来了2500元赞助款,制作了天幕,并购买了几百根凳子。现在,不少当年在舞台上根本没有舞台经验的队员说起这段经历,都会夸她:“真的很感谢严老师,是她带领我们走上了舞台!”“是她圆了我的舞台梦!”

因雁江各广场(三贤广场除外)没有固定舞台、下雨天文艺团队没有排练场所等具体困难,她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几年,老年文艺爱好者展示才华的机会大大增多,各团队排练场所也得到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映霞家在四三一松树坪,她所居住的小区建立了好几年都无标识,只有“松树坪新十一栋”、“松树坪新十二栋”。为了让走亲访友的来客、的士司机、快递及外卖等人明确此地是“松树坪二区”,她在向有关部门反映未果的情况下,自已花了30元钱请广告公司制做了“松树坪二区”的标识牌订在大门外灯柱上。从此,小区有了名片,而到如今没有任何人知道是她花钱做的,甚至连她丈夫都不知情。

此外,她还是市精神文明办聘请的创卫“市民监督员”,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身作则,发现不文明行为立即制止。一次,在上西街桥亭子站候车回家,看见两女青年其中一人将冰激凌包装随手仍在地下,而两米外就是垃圾桶,她立即弯腰拾起来智慧地问女孩:“你还要不要?不要我扔到垃圾桶。”这女孩马上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伸伸舌头红着脸把包装纸接过去扔到垃圾桶了。......这样的事例还不少,她为创卫活动起到了一颗小小螺丝钉作用。

好人寄语:“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退休后找到自己的价值,发挥余热为社会做点贡献,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