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家书:乡愁,远方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爱的爸爸妈妈:

爸妈,我永远记得那座偏远的山村,那里青山环绕、云雾缭绕,雨后的彩虹清晰可见,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泥土香——在那里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爸妈大概永远不会忘记:小时候的我真的很调皮,不仅性格倔犟还爱哭闹,除了玩耍时会迎来您们关爱的微笑,剩下的就是制造麻烦惹您们生气。

小时候觉得爸特别严厉,我和哥都不敢与您直视交谈,很多时候有事都是和妈妈说,为此您还和妈妈生气说“孩子只和你亲,什么事都只和你讲”,觉得是对您的不尊重,其实那时候我们真的很怕您!

爸爸,我们渐渐长大了,回想起您的严厉不再是害怕,您的爱更像是一座大山一样,您用您那厚实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

平时您爱喝酒,而且总是在喝完之后将我和哥叫到身旁有着讲不完的话,妈妈就说您酒话多没个正经,还说会教坏我们。可我和哥都听的很认真,因为我们知道,对于平时不爱矫情的您来说,这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吐露自己的心声。

您讲的最多的就是人生在世要与人为善、懂得感恩,要胸怀坦荡,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做个真正的男子汉!为此不知何时还做了幅对联:恒心架起永天桥,勇气冲破志气门!至今我都牢牢记在心里,当作座右铭。

就这样,您用那朴实简单的语言和坚定有力的行动向我诠释了人生的道理!我参军后的这些年几乎没再听您讲过什么。从前害怕和您交流的我,现在一打电话就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总是有聊不完的话!

妈妈,您永远是家里最辛劳的,您用勤劳照顾整个家庭,忙碌地安排全家每天的衣食住行。这些看似乎简单的事情您却要从早忙到晚。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您自己总是省吃俭用,只为了能给我们和其他孩子同样的生活,不能让人瞧不起。

您就是这样平凡却是那么伟大,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去体现,也不需要物质的交换,用朴实的爱温暖全家,用勤劳的行动教我们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成人了,哥哥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了父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知道你们最牵挂的就是我,从离开学校的那天算起,不在你们身边已有8年,这8年来总是聚少离多,而现在更是远在异国他乡。

我从小倔犟独立,你们从不强迫我做什么,言传身教塑造了我乐观向上的性格。虽然我知道你们的教育能使我的心智快速成长,但要完善人生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我必须自己闯荡!

身在军营这座大熔炉中,我接触到了原来不曾了解的东西,远在西非热情的“撒哈拉”,更有很多新奇事儿令我兴奋。

在这里我将留下我的青春记忆,在这里我将丰富我的军旅生涯和人生阅历,在这里我将更加完善和充实自我。

我在这里一切安好,勿念!我不在家的日子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

此致

敬礼

儿子 王均

2017年11月20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爱的爸妈:

你们还好吗?时间如白驹过隙,明明好像才刚刚看一眼这个世界,一转眼的时间就已经24岁了,入伍当兵也已经4年多了。你们呢,你们最近这大半年还好吗?

因为使命不同、责任不一样,一年到头并没有多少时间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能长久陪伴在你们身边,平日里也只能以电话的形式和你们说说话,遇着逢年过节,心里虽然有好多话但总有些话到了嘴边却又说不出口来。

原谅儿子以这种方式向你们表达思念,以这种方式和你们说说心里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里这边网络信号并不是特别好。就算微信也是一句收得到一句收不到的,你们二老都是没跨过省的人,肯定不知道地球的另一边是怎样的生活。没关系,儿子全都告诉你们。

你们一定想不到,当中国已经深夜的时候,儿子所处的非洲才是晚上刚吃过晚饭的时间,当你们穿着棉袄准备过冬的时候,儿子这边穿短袖还会觉得很热。前些日子看微信,从朋友圈了解到今年的雪来得特别早,好像是平常日子再普通不过的一天,抬眼就能看到窗外白雪皑皑。

也不知道你们二老有没有好好照顾好自己,妈妈的胃在天冷的时候还难受么,还有老爸呢,吃鸡蛋的时候还会觉得恶心么?儿子不在身边,无法随时照顾二老,天冷了,你们出门的时候多穿些衣服,别生病,别太想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马里一切都很好,平时会有各种防恐演练,以此来训练大家对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同时也为了能有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

你们可能不知道,非洲这边资源稀缺,整个非洲地区都极度缺水,因为环境因素,我们还在这边种了一大片菜地,从播种施肥到累累硕果,我们乐在其中,吃着自己种的菜打心里都洋溢着幸福。

抛开这些不说,今年已经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五年了,要说还有什么不适应,那么儿子也太差劲了,你们说是不是啊。

所以请二老尽量放心,你们的孩子能够应付这里的一切,请放心,儿子不会生病,也不会有危险。时光匆匆,为期一年的任务期已经过去大半,期盼重逢和相聚的岁月在漫漫的等待中越来越近。一年的时间对于刚刚分离的我们是度日如年,对于久别重逢的我们却是欣喜若狂。

儿子从来没有忘记你们对我的期盼,虽然在外执行任务,从未忘记你们的养育之恩。这半年儿子学会了很多,也长大了很多,现在的我总是遥想回家与家人团聚。但儿子既是父母的孩子也是祖国军人,身负使命,必须肩扛责任保平安。儿子甲胄在身,使命在胸。美好的事物总是在苦尽甘来之后……

依稀还记得离开你们的那天,最初的离开总是带着伤感。我们总是期盼重逢、期盼相聚,期盼着下一次见面的时间,时光总是给予人太多不可能,带着太多的不确定和担心。

你们送我上了那列驶向远方的列车,我们都是在徘徊和犹豫中度过那些互相牵挂的岁月,但既然有所选择,那么迈出去的步伐就一定是坚定无比,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是你们教会我勇敢和坚强、教会我承担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我已全然适应了身边的一切,环境和人在流水的岁月中很好地相融,没有冲突没有孤独,在异乡的每一个战友都是亲人,尽管都在外执行任务,但其实儿子并不孤单,因为这里有组织的温暖、战友的关心、领导的照顾,在我的身后还有你们默默地期盼和祝福!

请你们放心,儿子一定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回来,来日儿子好好孝顺你们二老!不在你们身边的日子,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一定不要生病、不要太牵挂,等回来的时候一定要看到你们开心慈祥的面容。

最后,祝二老永远相亲相爱,和谐幸福!儿子就快回来咯,我们一定以最好的状态相见。

爱你们的 儿子

2017年11月2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妈:

儿子给您二老写信的时候,依然在地球另一端执行任务。你们在家一切都好吧?家乡应该下雪了吧?

半年前,孩儿远赴万里之外的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我在这边一切安好,领导和战友们都对我很好,你们别再老担心我吃不习惯了,这边每天都能吃上中国菜。只是这边气候和家乡差别很大,现在依旧是烈日炎炎。

虽然不经常打电话回家,但我一直很想家,很想念二老!打电话的时候又说不出口,或许写信才能把孩儿心中想表达的话大胆说出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儿子在这片贫瘠的西非大地上,和战友们一起度过了中秋节。那天战友们一起吃月饼、拉家常,有说有笑。当从新闻联播中看到祖国同胞在家中与家人欢度中秋,我的心中无比激动,爸爸妈妈,你们现在应该也在吃饭吧?

新闻联播后的强军栏目,介绍各地军人为了保家卫国,在中秋佳节依旧坚守岗位,心中感慨万千!军人是默默无闻的,为了千家万户能在节日和家人团聚,他们选择默默奉献,手执钢枪坚守一线!

想到这里,孩儿默默走出门口,望着这异国他乡的月亮,心里想:祖国的月亮应该更亮更圆吧!爸爸妈妈,你们此时此刻应该也在万里之遥的家乡望着这圆圆的月亮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儿非常想与二老在家中团圆,可是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却因动荡的国家内乱和猖獗的恐怖袭击,导致万千家庭流离失所,许多人妻离子散,生活在拥挤的难民营里,甚至从小就伴随着贫困、疾病和饥饿。

所以,孩儿必须对得起头上的蓝盔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担当起祖国托付的光荣使命!每次看到马里当地民众对我们这些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的中国士兵竖起大拇指,大声地喊“China Great”时,心中就有一股说不出来的自豪感:我是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士兵!

我相信您二老能理解我,就算我不能与你们在家中团圆,但你们也会因为我在远方执行光荣任务而感到骄傲!月圆心自圆,千里共婵娟!儿子一定会把对二老的思念转化为执行光荣使命的动力,不辜负祖国和人民对我的信任,圆满完成使命任务!

孩儿已经当兵6年了,2200个日子里与二老聚少离多,孩儿已经6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俗话说,“在家百日好,出门一时难”。以前在家总是不懂得有家人在身边就是最大的幸福,如今身在异国他乡,终于知道家是多么温暖的避风港,团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想起刚入伍的时候,你们送我上车前对我的嘱咐,上车后我看着你们那不舍的背影,还有半年前我准备远赴马里前妈妈您的唠叨,爸爸您在一边默默抽烟不说话。爸爸妈妈,我现在终于知道什么叫“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了!想起以前年少无知,让你们二老操碎了心,现在真的觉得很后悔,很愧疚!

记得上学时,孩儿不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上课的时候心猿意马,人在教室里,思想却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下课总是调皮捣蛋,惹事生非。因为我不懂事,您二老被老师叫去学校谈过多少次话。

上一次回家时,我发现您二老双鬓又多了几许白发,这都是对我的担心和牵挂啊!在部队这六年时间里,孩儿虽然不能常回家陪伴您二老,但请你们不要再为我操心了!六年的部队生活让我受益良多,孩儿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身上少了那份任性,脸上多了一份沧桑,心里也明白了什么叫“担当”。

在这片西非大地上,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国,什么是家,什么是幸福!爸爸妈妈,儿子已经是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现在肩负光荣使命,心中时刻惦记着你们。孩儿一定会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不辜负祖国对我的重托,不辜负你们对孩儿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左四)与战友在一起

爸妈,今年孩儿依旧不能回家过年了。现在祖国繁荣昌盛,万千同胞都能和家人团聚,但是儿子现在所在的这片土地却不太平,还有千千万万人不能与家人团聚!

所以孩儿必须坚守岗位,努力执行好维和任务。儿子只能把所有想说的话都写到这封家书里,奈何纸长笔短言不尽,对二老的思念都在这封信中。

最后祝二老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待明年五月份孩儿凯旋回国后,再与二老家中团圆!

儿子 白雪洁

2017年11月17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血指挥长章海军回国首谈维和感受:

战场是打赢的“终极考场”

军人的天职是打仗和准备打仗。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使有些官兵不同程度患上了“和平病”,认为战争离我们还很遥远,或多或少产生懈怠。和平积弊是战斗力致命的腐蚀剂,是练兵备战的头号大敌。

面对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荡涤麻痹思想、破除和平积弊,把时刻准备打仗作为不可动摇的精神状态和行动自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挥长章海军哨位一线指挥

近日,在北部战区陆军党委机关组织的和平积弊讨论辨析大会上,第5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指挥长章海军结合执行任务实际进行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他深刻地感受到,战场是打赢的终极考场,对手是军人的最好老师。

维和部队迈出国门、走入硝烟是最直接的强军实践、最有力的打赢历练,“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维和行动最大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就是考场,敌人就是考官

备战应战的虚与实,不是及格与优秀的差别,而是生与死的距离。马里是联合国公认最危险的任务区。面对严峻形势,我们高度警惕、时刻准备,成功处置了多起突发情况。

这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敌人真实存在,恐袭就在眼前,应战备战决不能大而化之,必须精准精实。任务区“天天有速报,日日有敌情”,伤亡更是家常便饭,这些现实敌情和经验教训都是最生动的教育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海军通过营区监控设备

观看分析周边异常情况

正是在这种“敌情式教育”“任务式教育”的熏陶下,“时刻准备战斗、全员准备战斗”成为自觉,“白天全副武装、夜间抱枪而眠”成为习惯。积极与联马团、大使馆、友军等沟通联络,针对敏感时段,提高安防等级,严格盘查人员,在未雨绸缪中化解危机。

始终紧盯任务抓演练。行前训练阶段,我们严格按照“实用、管用、好用”的指示要求抓训练,真正实现了训战无缝对接;执行任务期间,我们始终遵循训战一体的指导思想,在全员强化必备防护技能基础上,反复强化任务急需的组织指挥、快速反应、临机处置等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动即是出战,胜败就在瞬间

千钧一发之际,一锤定音的不是临时的发挥和侥幸,而是苦练形成的记忆和本能。面对恐怖分子袭击、民众哄抢财物、曲射火器打击等突发情况,要求我们每次都要在分秒之间做出反应、正确处置、有效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海军带领党委机关人员

分析研判营区外围防御工事

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实践,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只有训到极致、练成自觉,形成肌肉反应,才能在关键时刻万无一失。指挥无小事、事事连胜败。我们努力将指挥能力化为内在素养。

友军的正反案例告诉我们,真正考验指挥员的不是那种教条式、一厢情愿式、规避矛盾式的演练,而是电光石火之间的冷静判断和果断决策。为了强化这一能力,我们结合交班每天组织干部骨干进行处置推演,定期开展无预案对抗、随机性导调、情景式演练,在穷尽各种问题中提升应急能力。我们努力将基础能力练成肌肉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国驻马里维和营地外围实弹演练场景

资料图

今年2月份,我带42名官兵驻守某营区,因人手缩减、设施拆除、任务倍增,官兵极度紧张疲惫。

15日凌晨2时左右,营区北侧突然传来密集枪声,所有官兵在意识尚未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摸黑拎枪而出、占领战位,反应之快、到位之准、动作之实,甚至超过平时训练水平,真正实现了“命令一句话下达、装具一站式携带、分队一体化响应、部署一分钟到位”的应急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马团司令迪康尼克

在指挥长章海军的陪同下检阅维和官兵

去年底,联马团组织首次作战能力评估,中午讲评阶段突然拉动快反排,当时官兵正在清洗餐具、组织午休,处于零散状态,但接到命令后,全员仅用46秒就转入战斗状态,被联马团副司令凯恩将军称为“不可思议的中国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也是战时,一切为了打仗

备战散掉多少精力,应战就要付出多少代价。

一年来,官兵们都有一个突出的感受,记不得星期几,天天备战的任务都一样重;分不清昼和夜,时时备战的神经都一样紧。

险重的任务、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中心居中,坚持全部心思向备战用劲,一切工作向打赢聚焦。

关乎备战打仗的建设,难度再大也坚决完成。抵达任务区后,两支分队顾不得长途颠簸、时差影响,第一时间构筑掩体,挖设阻绝壕,加装摄像头,补充增设无人检查站、自动阻车桩,完善安全防卫体系。与遂行任务无关的事项,再小也坚决剔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维和部队营区一角 资料图

从行前准备到轮换部署,从应急备战到防卫执勤,从教育管理到营区建设,精简一切繁文缛节,删掉所有形式主义;认真学习借鉴友军“数据化”分析、“简平快”指挥等模式,加快命令流转速度,尽量缩减指挥层级,提升指挥效率;营区施工修建最多的是掩体、形势分析研究最多的是对手、开会教育强调最多的是敌情。

官兵精神虽然紧绷,但都绷在备战上,平时大家虽然忙碌,但都忙在任务上。提升遂行任务能力时,风险再大也要坚决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军靶场一角 资料图

在这方面,法军和德军给我们的触动很大。安全形势越是复杂,法军越是加强应急演练,甚至白天遭受袭击,晚上照练不误;德军直升机分队全天候进行低空巡逻,两名乘员分别手持重机枪悬于舱门,不间断地搜排可疑目标,经常从营区上方树梢掠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军维和直升机低空巡逻 资料图

我们注重向友军学习,加强实战化训练和演练,无论形势多严峻都要定期赴“绿洲靶场”组织实弹射击,是各国分队中打靶次数最多、弹药消耗量最大的分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时考验信仰,处处体现担当

我军优良传统独一无二、威力巨大,外军羡慕的正是我们最要坚持的。任务区里,中国分队执行任务周期最长、担负各项任务最重,也是唯一没有假期的,却是工作标准最严、官兵士气最高、内部关系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术演练中

中国维和警卫分队快反小组快速机动

这些令外军感到神奇和不解的,正是我们优良传统独特优势所焕发出的巨大威力。比如,我们始终坚持官兵一致、情同手足,大家在一个饭堂吃饭,吃一样的饭,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始终冲在最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恶劣天气环境中

章海军带领官兵执行机场护卫任务

某营区关闭之前一个月,处于极高危险期,东战区代理司令几次临机抽查,都看到我带领官兵坚守阵地,他在交班会上动情地说,任何分队的指挥员都不会在最危险的地方,除了中国分队。

执行任务期间,我们经历了橙色以上警戒状态180天,45摄氏度以上高温184天,地表温度最高时达到70摄氏度,遭遇沙尘暴袭击87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狙击手王雪亮枪枪命中“特制标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里加奥红色沙尘暴来袭 资料图

在多重考验面前,官兵们夹着冰袋走上哨位,带着面罩施工保障,执勤回来时迷彩服没有一处是干的,战靴里全是汗水,近一半官兵皮肤被紫外线严重灼伤,却没有一个人打过退堂鼓有过怨言。

本文摄影 韩立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已经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