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新个税的原因,朋友圈里几乎所有人都在呜呼哀哉,心疼自己的钱包和工资。

可能有的聚友会问,新个税不是减负了吗?这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吗?

花姐只能说,一切不考虑社保缴费基数的言论,都是耍流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新个税对我们的影响

社保缴纳基数是根据职工的工资数额来确定,在现实中通常以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来计算,如果低于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则以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如果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则以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

在实际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保缴费基数大部分都是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缴纳的,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一大笔成本,同时员工实际到手工资增加。

所以在讨论新旧个税法案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时,忽略对社保缴费基数的比较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没看懂,来,花姐给你算一笔账。

举例:

花姐在北京工作,2018年10月份税前工资10000元,适用5000元新个税标准。

社保缴费基数为实际工资,个人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750元。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0-1750-5000=325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3250*10%-210=115元

花姐实际收入:10000-1750-115=8135元

如果花姐按照旧制度标准3500元来看的话,社保缴费基数为北京市2018年度最低工资标准4279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748.83元。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35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0-748.83-3500=5751.17元

按照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旧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751.17*20%-555=595.234元

花姐实际收入:10000-748.83-595.234=8655.936元

显而易见,新个税法案下,个税减负80.68%,社保个人支出增加134%,员工到手薪资减少6.02%。

这就导致了,很多大V和公知在去年消费升级口号还没喊完的情况下,如今又加班加点的喊着“消费降级”啦,人民越来越穷啦,然后密集发布围攻新政的文章,为某个阶层玩儿命摇旗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周末去趟三里屯,少说都千八百的,结果就因为少个几百块钱,你消费就降级了?你就活不下去了?那你这消费水平也太低了,真的,少喝点酒比啥都强!

所以,别总被带节奏就骂政策,没必要。

而且,现在国际形势大家也知道,没钱拿啥斗争?这个点花姐就不多说了,怕被封文章。

简单点说,这波个税政策针对的其实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针对的其实是富人阶层和常年避税、漏税的那些人。

还记得当年姜文拍的《让子弹飞》吗?中间有段台词,用在现在最适合不过了。

汤师爷:晚了,上一任的县长把鹅城的税收到了90年后,也就是他妈的西历2010。百姓成穷鬼了没有油水可榨了。
张麻子:我就没想过赚穷鬼的钱 。
汤师爷:那你想赚谁的钱?
张麻子:谁有钱我赚谁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理是一样的,所以,zf根本不是杀鸡取卵,对我们的伤害,只是连带波及。

不过知易行难,虽然花姐啥都明白,但是我在看到每个月要少大几百块零花钱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说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关于消费降级

花姐觉得与其说“消费降级”是年轻人“穷”的表现,倒不如说消费降级是年轻人逐渐活明白了,对当下混乱和焦虑生活的反思后的结果。

90后年纪大一些的马上就要奔三了,很多人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即便没有的,也逐渐从以前负债消费和月光生活中清醒过来。

他们会反思:

为什么要让那些不了解我们生活的博主来教自己如何去生活?

为什么要透支自己去为明星代言买单?

为什么那么多钱花在了毫无用处的冲动消费上?

很多人渐渐明白,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只有学会管理欲望、理智消费,做好投资理财,合理规划自己的收入,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花天酒地的奢靡都只是暂时的,认认真真过小日子才是正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降级的第一步,刚需开支转非刚需

星巴克换雀巢,洗个手的功夫今日提神醒脑水就冲泡好。梅乃宿换rio,711就能买到今日份微醺。

学会合理运用信用卡积分,充电宝、吹风机、床上用品四件套这些必需品都能用积分换到,赶紧去查查积分,是不是感觉又省了好多钱。

取关设计师/潮牌淘宝店,单价高于200的衣服通通忽略。基本款在优衣库全能买齐,一周七天用同一件单品也能搭配出不一样的衣服,这样可以在不购入新衣的情况下,给外人一种衣服很多的错觉。

谈恋爱的话约会成本太高,但又不能不约,那怎么办?以前在喝下午茶的餐厅各自玩手机,现在在家线上吃鸡,两人互动只增不减。以前花一千块吃顿日料,现在花点时间在家做饭,二人搭档感情升温。

周末宅在家看看书、追追剧、打打游戏也挺快乐。硬是想出门转转,798看看展,与各种后现代艺术作品合个影发个朋友圈,也能骗不少赞,几十块钱逛一下午,想想也挺充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降级的第二步,避免不必要的开销

人均超过150的活动酌情参加,关系没到份儿上就直接拒绝。

网约车就别坐了,省钱还保证了自身安全。遍地小黄车小橘车扫一扫即刻出发,绿色出行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

转手在家落灰的电子产品和衣物,以前买了用过一两次就搁置的东西,现在看来全是浪费。玩儿了两次就过了新鲜劲儿嫌不方便的平衡车、专门找人从国外代购中看不中用的花瓶高跟鞋,下次碰见这类不实用的东西绝不会掏钱包了。

面对彩妆新品也得时刻保持冷静,省一根儿200块的口红一个月电费就出来了,一盘500块的眼影能买张差不多的桌子了,家里现有的口红一张嘴都涂不过来,还买什么当季新款和大牌限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