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军衔,相信当过兵的朋友都不陌生。目前的军衔分为将官、校官、尉官、士官等等,言而总之非常的详细。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军队是没有军衔的。那么,在没有军衔的时代,如何划分军官和干部的等级呢?其实,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办法。每个时期总能分得清楚,并不是大家想想的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抗战时期,由于第一要务是打仗,所以在部队等级问题上没有进行划分。但是随着全国局势的逐步稳定,军队也开始逐步正规化。因此,推出一套等级划分方案已经势在必行。在1952年,中国军队开始实行11等划分计划。具体来说是这样的,把全军各级官兵划分为11等,普通的战士自然是11等,班长和副班长都是第10等,这样以此类推。大区级指挥官是二级,至于一级则是那些指挥过百万大军的统帅们,也就是后来的十大元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中国开始实行军衔。当时,一级军官基本上被授予元帅军衔。1955年颁布的军衔分为帅官、将官、校官等等,军衔划分非常的详细。但这套军衔只使用了10年时间,到了1965年,军衔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中国军队开始换发65式军服。由于没有军衔,65式军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当时,军官的上衣有4个口袋,而士兵的上衣只有2个口袋。家属给部队的亲人写信,就是希望早日穿上4个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没有军衔,军队当时也按照行政干部的等级进行划分。行政干部总计划分了27个等级,第一和第二等级太高。军队是直接从第三等级开始的,其中大区的将领为4级干部,也是以此类推。排长为23级,排长以下的4级都是临时性的,其中普通士兵是第27级。所以说,即便在没有军衔的时代,也有不同的等级。当然,由于没有军衔,在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比如排长和团长的军服一模一样,如果排长再老一点,就彻底分不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80年,军队的等级划分重新进行了调整。军队等级划分为18个等级,划分为正军级、副军级、正师级等等,其实这已经和军衔非常类似。在历史的长河中,30年代的苏联军队也曾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没有标准的军衔,但是划分了不同的等级。到了1988年,经过慎重的考虑,军衔重新在部队中使用。不过,这次颁布的军衔,与1955年的军衔截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1955年颁布的军衔相比,1988年的军衔取消了元帅、大将、大尉等军衔。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级上将。但是由于没有授予任何人,所以在1994年又取消了。在我们的军队中,洪学智将军在两次授衔中,都被授予上将,这是绝无仅有的。至于现在,军衔则成了部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世界各国军队都采用了军衔,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军队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