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如何重塑尚武精神

文 / 李松霖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人们忘却了战争,忘却了那段光辉岁月;日益舒适的美好生活,让尚武之风渐渐流失。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如今许多官兵吃苦精神不如以前,训练场上“过得去”而非“过得硬”,甚至有的官兵一副“病夫”模样!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是网络时代、虚幻诱惑、娱乐过剩导致缺乏军事锻炼,根源上其实是缺乏意志力以及更高层面的尚武精神和国防意识造成的。

那么,如何使尚武精神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用法治思维的精准性做好国防教育。青年学生时代正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大好时机,但此时青少年思想尤为脆弱,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理念的侵蚀。因此,仅仅重视国防教育还不够,要将中学期间国防教育提升至战略地位,坚持国防教育法制化,对国防教育形式、内容、方式、教育机构、职能任务做出法律规定,为国防教育提供权威的法律依据与保障。对中小学生进行规范的国防基础知识教育和初步军事技能的学习,把国防教育作为最高的社会公德来培养,并以法制措施加以保障,在国防教育中潜移默化培育青年学生尚武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利用高校军训的开展抓好尚武风气。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是高等院校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提升国防实力、激发青年学生爱国热情和崇军尚武精神的有效措施。因此,高校的国防教育要围绕树立尚武精神而开展,可通过对英雄人物事迹的讲授、观看红色经典电影,用英雄事迹去激励青年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用民族精神的共鸣点传输尚武意识。面对青年官兵价值取向多元、战斗精神弱化的实际,必须把思想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参观荣誉馆、深入学习宣讲近现代百年抗争史、新中国辉煌成就史,同时要利用好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契机,讲清当代中国爱国与爱党、国家意志与党的意志的高度统一性,筑牢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同时组织学习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民族屈辱史,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乌克兰战乱等现实事例,不断深化忧患意识,让青年官兵胸中永远充满激情、坚定保家卫国的军旅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用全体官兵的获得感体现尚武热情。随着国防支出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不仅现役官兵工资、补贴上有了极大提高,转业干部、退伍士兵的安置情况、转业费也在不断改善。同时,基层部队着力保障士官军官的休假时间、为官兵举行集体婚礼等精神生活上的改善,也切实为官兵带来了幸福感。增设丰富多彩的文化社交活动,如举办军队开放展览日、进行地方走进军营社交联谊,既丰富了官兵文化生活,又对地方国防教育、支持地方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一举两得。军队物质条件的提升、精神生活上的丰富,使得军人心理落差不再巨大,从而激起更多人的参军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用军人地位的提高宣传尚武之风。战争年代,军队处于武装斗争的核心位置,军人受到社会相当的重视,和平年代,发展生产力成为中心任务,社会环境的变化,军人的社会地位不再像从前那样突出。只有增强国防事业对地方的吸引力,使人们尊重军事事业,军人地位才能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十九大报告提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提高军人地位,使军人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军人地位的提升,人们热衷从军奉献,尚武之风自然而来;军人地位提升,精神生活上的丰富,尚武精神就会形成,从而为我国筑起一道无形的长城,国家安全更加牢固可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用军事文化的普及化奏响强军号角。在军事文化作品中增加优秀社会因素,在大众文化作品中增加代表性军事元素。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必将普及到全体官兵,这是军队现代化建设 的必然趋势。军队文化工作者既要深入部队基层创作演出,更要深入地方基层,认真学习、寻找差距、加强提高,时刻保持冲锋姿态。军事文化高扬精神旗帜,铸牢军魂意识,坚守主流价值,引领社会风尚,聚焦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主题,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无军不立,无防国亡”,尚武精神作为民族之魂,体现了一种独有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质,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们坚持弘扬并传承尚武精神,愿更多的热血男儿从军报国,投笔从戎,为保卫祖国,献身国防做出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