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热点是件体力活。

未成年人霸凌同伴被判刑的话题刚过,

家委会的讨论还有余温,

今天又被携程托儿所老师虐童的事件刷屏。

今天

想说一个跟这三者都无关

又都有关的话题

最近国外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在快餐店里放一个隐藏摄像头

测试这些真实的顾客们

会更在乎哪件事:

1、看到一个孩子被欺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发现自己买了一个被压烂的汉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呢

会怎么选?

不,先别急着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值用餐高峰

快餐店里坐满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个男孩(左二)正在被同伴霸凌

注:男孩们都是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把男孩绊倒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水浇到他的食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说「我们在开玩笑」

一边打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静很大

引起了很多客人的注意

他们流露出惊讶且厌恶的表情

但暂时没有采取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

店员也正在实施「霸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顾客拿到的

都是这样被压烂的汉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

拿到烂汉堡的顾客开始骚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5%的客人提出了投诉

而被霸凌的孩子这边

也有人站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女士拿着餐盘走到孩子身边

主动跟他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男士上前喝止了其他同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可惜

这些挺身而出的客人

只占了总体客人的

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5% VS 12%

汉堡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

这场比拼关注的胜利

这真的是一件难过的消息

但还有比这难过的吗?

视频被放上网后

出现了这样一个高赞回答

我觉得这数据危言耸听了。而且奇怪了,周围人明明那么多,孩子干嘛不呼救呢?呼救的话肯定不止12%啊。

(此为大意,原回复已找不到了)

无独有偶

在今天的携程案件讨论里

也出现了这样的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粗看上去并没什么问题

但细想

就发现两个危险的信号:

①不呼救的孩子,就不需要保护吗?

②还有,如果是孩子不知道呼救呢?

如果

这是一个特殊孩子呢?

如果

他智力/言语发育迟缓呢?

即便他是正常孩子

如果

他还不会区分霸凌和玩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

全球每年有30%的学生遭到霸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大的概率

你的孩子一定不会是

那个被压烂的汉堡吗?

基于这种担心

有家长想到了「解决办法」

避免霸凌

就得让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

权力就是话语权

因此:

进家委会

这种心态越来越常见

所以家委会的角逐也越来越激烈

以至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微信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文式的尬吹

但进了家委会就高枕无忧了?

如果碰上个别无良的老师

当了家委会委员长也没有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不可控因素这么多

那到底

什么是我们能做的呢?

01

辨别异样

当孩子出现以下迹象时,请开始警惕:

缺乏自信

不想去学校

学业表现出现变化

突然发脾气,情绪波动大

健康问题,如头疼、肚子疼

吃饭或睡觉习惯改变,开始尿床

而不是想当然地以为是孩子是偷懒逃避上学

02

识别「霸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讲没有意思

要结合故事/绘本

如果能用孩子喜欢的卡通角色来讲

效果更佳

03

教导孩子求救

求助的对象不仅包括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还有陌生人。

注意,可以同时教孩子认准一些优先选择的「官方制服」,比如警察、交警,退而是保安、店员等。确保求助过程的安全有效。

但事实是,很多被霸凌的孩子并不会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因为以往他们在向我们求助时,我们给出过消极的反馈:

你为什么不能自己解决?

别人都不欺负,就欺负你,你自己身上有没有问题?

因为你....难怪大家都不喜欢你

所以,别忘了在教导孩子求救时最重要的一步:仔细倾听+肯定的眼神+温柔的抚触+「我真高兴你愿意把这件事说给我听,你要知道,你永远可以来找我」。

04

能力范围内的帮助

如果每个人仅仅是「害怕成为受害者」,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像视频里的人,他们也仅仅是上前和孩子坐在一起,或口头喝止了其他同伴,就让一切变得不一样。

把孩子培养为凡事事不关己的态度,算不上任何形式的成功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