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伊通县县志》记载,伊通大米是伊通满族自治县原产地域产品,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668年以前高句丽国统治时期。光绪八年(1882年)建制伊通州后,在满族政权统治下,出现朝、满、汉、回等多民族共同融合发展局面,以水稻为主的农耕文化注入了多民族元素,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成熟,面积不断扩大,伊通大米成为满清皇家贡品,水稻种植在伊通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记载。历经百年发展,伊通大米已经成为了当地最著名的明信片,传承着经典的故事与传说。

伊通地处吉林省水稻主产区,伊通河水土肥沃,独特的地理位址,适宜的环境气候条件,生长出口感好.色泽光亮.饭香浓郁的伊通大米。

特别是伊通河水灌溉的东尖大米,颗粒丰满,质地坚硬,色泽青白、透明纯净,焖出的饭,汤似鲜乳,米如油注,饭质柔软,香味袭人,在国内市场知名度很高。

伊通河一带产稻最佳,粒长色白,俗名“本地鲜”。

伊通河即是渤海卢城故地,这一带气候温和,水系发达,便于灌溉,有利于水稻栽培,至今仍是吉林省重要的水稻产地。

伊通河畔土壤肥力养分含量高,适合水稻生长,昼夜温差大,提高农作物质地,作物生长周期长,作物口感浓郁,灌溉用水污染较小(对比长三角地区),每年一季,吸收土地养分较高,种子的品质好,北纬44度的水稻生长黄金带,气候好。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差13℃,最高达20℃气候生态属适宜水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