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南海的“海神之子”:

瘸腿的两栖战舰和落寞的王家海军

文 / 林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神之子”号船坞登陆舰

“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一共两艘,1996年获批建造。1998年首舰“海神之子”号铺设龙骨开工,2000年二号舰“堡垒”号铺设龙骨开工。两舰分别于2001年3月和11月先后下水,并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入列开始服役。两舰的舷号分别是L14和L15。

“海神之子”号标准排水量19560吨,舰长176米,型宽28.9米,吃水7.1米,航速18节,续航力7000海里。在世界船坞登陆舰家族中,按照排水量来算,排行老三,排行第一的是中国的071型,第二的是美国的“圣安东尼奥”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071型综合登陆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

作为两栖作战舰艇,坞舱是实施传统舰对岸两栖突击所必不可少的。而英国在设计该国的两栖攻击舰“海洋”号时,为了突出垂直登陆能力,没有为其设计坞舱,使“海洋”号成为了世上少有的无坞舱两栖攻击舰。相比之下,“海神之子”号船坞登陆舰则可以与“海洋”号形成完美的搭配组合,一个主空,一个主海,实施立体两栖登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坞舱的“海洋”号两栖攻击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坞舱的“海洋”号两栖攻击舰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登陆艇

“海神之子”号可以搭载405名海军陆战队员,加设临时住舱后可以最多搭载710名陆战队员。坞舱可以装载4艘通用登陆艇或2艘大型气垫登陆艇,车辆舱可以装载6台主战坦克、6门牵引式榴弹炮,也可以装载67辆装甲车或其它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海军陆战队员乘坐小艇从“海神之子”号的坞舱驶出

而“海神之子”号的垂直投送能力则差的多。该舰只有2个直升机停机位,而且没有机库。所以,一旦战时发起两栖突击,该舰只能和“海洋”号两栖攻击舰配合,才能实施立体登陆。

可是,捉襟见肘的英国海军却没有给“海神之子”号留下这样的机会。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英国财政急速恶化,英国于2010年决定让王家海军旗舰“王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退出现役,英国海军退化成了一支无航母的海军,王家海军的远洋核心主力,就变成了“海洋”号两栖攻击舰和两艘“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

接替“王家方舟”号出任旗舰的,就是“海神之子”号船坞登陆舰。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海神之子”号担任了10个月的英国王家海军旗舰,随后便将旗舰的身份交给了其姊妹舰“堡垒”号。到2015年,“堡垒”号卸任旗舰,英国海军最大的军舰“海洋”号两栖攻击舰接过了旗舰的重任。

就在英国如火如荼地建造下一代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时,强撑其英国大国海军地位的“海洋”号两栖攻击舰已经不堪重负。201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布“海洋”号两栖攻击舰退出现役,并卖给巴西海军充当航空母舰。此时,英国王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舰艇,只剩下了硕果仅存的“海神之子”级。

尽管英国下一代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已经于去年年底服役,但是对于英国海军来说,日益缩水的海军舰队已经难现昔日之辉煌。目前,英国海军的全部主战舰艇家底如下:

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共1艘;

弹道导弹核潜艇:“前卫”级,共4艘;

攻击核潜艇:“特拉法尔加”级和“机敏”级,共6艘;

驱逐舰:45型,共6艘;

护卫舰:23型,共13艘;

两栖作战舰艇:“海神之子”级,共2艘……

其余的扫雷舰、巡逻艇、侦察船等等,就不算了。很难想象,这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昔日强大的英国王家海军今日的模样。这样的舰艇阵容,想要组成航母编队,就要把核潜艇和驱护舰中的一大半拿出来,这样一来,则其他防卫方向的军舰力量必然不足。而如果要组成两栖攻击舰编队,现有的两艘“海神之子”级,都无法提供充足的垂直登陆力量。而若要将“海神之子”级与“伊丽莎白女王”号编组使用,则编队过于庞大,颇有杀鸡用牛刀的感觉,况且护航力量也更加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