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南山区文化科技促进会·创业之星专题报道篇。共计2053个字,阅读时间3分钟。

艺术圈每年都会有一茬一茬的新人冒出来,在市场面前,艺术家,特别才冒头的青年艺术家很容易变成被消费的一方。这个群体太渴望来自市场的认可

“国内现在的艺术市场,从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氛围到艺术教育,整个市场是存在的问题太多,这些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聊起中国的艺术市场,身为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的熊涛涛表达了自己担忧。

“渴望被认可”,是每个年轻人共同的心声,在艺术创作领域更是如此。近年来,各类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成为了艺术家与社会,艺术作品与市场互相检验通道。

但是,很多时候这些青年艺术创作者,都会同时参加不同的项目,本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原则,与这些项目建立的多是短暂合作关系,很多时候在项目结束之后便一拍两散。

对于这些青年艺术创作者来说,他们多数是不懂市场追求的,而反过来对于市场来说,这些年轻的新生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有时候又太“迷”了,实在无处“安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绘社区活动

“你砸进去了多少钱,加一零直接就卖给下家了。”艺术作品的流通市场现状,就是这样被破坏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艺术品早就被迫脱离了消费品的领域,变成了一种投资,无论是创作者还是买它的人。

还有就是很多艺术创作者,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艺术创作者。他们有非常好的原创艺术作品,但很多时候因为是孤品,所以创作者舍不得出售,或者因为一些其他原因无法在市场上流通。

国内的艺术氛围的缺失,也是限制艺术发展的一个桎梏,国内的很多室内装饰、陈设,并没有与艺术品相结合。要么就是一堵白墙,要么就摆置一些水准极低的装饰品。

这些都是国内艺术领域的内部矛盾,同时,又存在社会空间普遍缺乏艺术氛围,全民艺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等外部原因,“内忧外患“让这个中国艺术领域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作品融入社区

中国现在有约460余万中青年创作家,这个群体还在日益扩大,这个庞大的群体,渴望也需要得到更大的展示平台和认可,以此提升艺术创作热情与欲望,只有这样中国的艺术创作,才能继续得到发展和壮大。

相对比上个世纪初的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这些闻名中外的艺术家,中国新一代的艺术创作者在某些程度上,似乎有“开倒车”的嫌疑。而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或许与国内艺术市场发展和整体氛围有关。

针对国内社区公共空间缺少艺术氛围,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冗余丧失创作激情,社会公共艺术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熊老师作为一直奋斗在艺术设计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他希望自己能做点改变现状的事,当你不知道方向的时候,离开原地就是前进。或许对于中国的艺术领域,是到了该离开原地的时候,熊老师决定迈出离开原地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口聚居的社区数量众多,而在深圳,这样的社区更是非常多,加上政府对打造社区的支持力度非常大,熊老师决定组建团队,创立“艺绘社区”。

“艺绘社区”通过打造一个社区艺术教育的工作坊,邀请这些艺术创作者进入社区,分享艺术创作的历程与方法,以激发居民对艺术的创作热情,点燃大众的艺术创作梦想。

为每一个社区创造,属于社区自己独特浓郁的艺术氛围。建设社区的涂鸦艺术、艺术展览、艺术课程、艺术讲座等,让普通民众也能感受到艺术滋养,陶冶心灵,让民众的生活内涵得到升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作品展示

关于艺术教育,熊老师一直有一个宏大的愿景,那就是通过艺绘社区,将艺术与公益结合,以商业反哺于公益的形式,支持与乡村学校艺术教育建设的合作,让更多群体受益艺术的滋养,以滋润中国艺术的整体氛围,从而能创建一个良性循环的中国艺术市场。

艺绘社区项目启动落地之后,至今已于多家社区达成合作,累计进行40余场线下活动,400余副艺术画作装置于社区展示、销售。并且已经完成“艺绘社区”微信商城和公众号小程序的线上搭建工作。

“文化传播和艺术教育是本质“。互联网科技能让文化传播的效率变得更快,能让艺术教育影响更多的人。这样才能让更多市民了解艺术,甚至将来投身于艺术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绘社区活动现场

聊起艺绘社区的未来,熊老师他们的计划是在3年内,完成200万天使轮并进入A轮融资,并在全国建立100个示范社区,让平台的活跃用户达5万人。5年内,完成C轮融资,成为全国艺术社区建设与艺术家平台的独角兽。

通过大量优质艺术创作者授权,将艺术作品送达人口数量众多基层中去,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方式的转变。平价的授权艺术复制品和服务,这种极具性价比的方式,将成为艺术品消费的主流,而国内这个市场正处于蓝海,前景和钱景都非常广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讯公益“艺绘社区”项目捐赠现场

有时候当我们低头默默前行的时候,灵魂深处肯定曾会为一幅画一雕塑而出壳过。生活与艺术,时而相互呼应,时而重合交融。艺术能让人无限接近神性。

美术大家黄永玉曾言:“艺术家不是在艺术里创作艺术,而是在生活里创作艺术,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艺术与生活的自然接合,自然的流露;而不是一种谋生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不落幕的VR艺术社区

END

深圳市设计与艺术联盟·深圳设计联合会·深圳市南山区文化科技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