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袁阔成先生走了。

几天前,单田芳老师也走了。

按照评书的讲法,每当英雄豪杰离世前,总会有一颗将星陨落。

而评书这门老艺术,所剩下的将星已经不多了。

加上现在的人又对评书陌生的很。

今天我这个闲人,就来跟大家啰嗦几句,我眼中的评书魅力。

尺寸方圆 道尽千古风流人物

钱锺书先生小时候,除了7岁开始读《诗经》之外。

特别喜欢听说书人讲《说唐》《济公传》和《七侠五义》,这些当时被斯文人看来不登大雅的书。

回家以后还要手舞足蹈地向弟弟们表演,尤其对里面各种兵器的斤两记得烂熟。

评书一般可以分为:袍带书和短打书

其中短打书讲的多是武侠、公案类的书目

而袍带书顾名思义,讲的都是帝王将相和英雄们的故事

这些书往往带有传奇色彩

就拿单田芳最喜欢的《隋唐》来说吧,跟我们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隋末农民起义不同,书里面的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评书里面都会有一个“书胆”,故事以他的视角展开,看着很像《冰与火之歌》里面POV的写法。

一个好的"书胆"人设是评书成功的关键。

首先,这人要交友广阔,与各色人等都打的上交道,这样才能让书中的人物在他的串联下纷纷登场。

比如隋唐的主角秦琼,他号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交友赛孟尝,孝母似专诸”

好家伙,这一口气用了一大堆数字还比了两位故人。

尤其是小孟尝君的雅号,让他能够带领众兄弟开创瓦岗寨,啸聚三十六路诸侯,来翻隋炀帝的天下。

而他又是隋朝开国元勋杨林的十三太保,北平王罗艺的侄子,外加之后开创唐朝李世民一家的救命恩人。

简直靠一己之力盘活整本书的故事有木有

而书胆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不能太厉害,那时候还没有像《一拳超人》那样的反英雄作品。

如果主角太厉害,一下子就少了很多让观众惊心动魄的乐趣。

当然也不能太弱,所以秦琼恰好就排在隋唐十三条好汉(全书十三个武力值最高的人物)的末尾,让他有机会跟高手较量,但总是险象环生。

有时候还能靠绝招“撒手锏”败中求胜,这样的书听众一听便上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排名十三的秦琼苦战排名第九的“花刀大将”魏文通

因为说书人赚的是跑码头走江湖的辛苦钱,所以他们的书既要能吸引听客每天都来捧场,但也要尽量说的回数多,所以他们往往会在书里加入许多有趣的原创内容。

比如在《三国演义》里的长坂坡,讲赵云血战救阿斗。

原著里面只有这么几句: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而到了评书先生嘴里,这段足足能说上一个月。

比如这五十多位战将分别是谁啊,夺槊三条是怎么个夺法,为何中军大纛旗明明只有一面,赵云怎么砍倒两次的。

老先生还会细腻的描写战斗场面,俗称使挂子(说书中用扇子等模拟开打动作)。 长坂坡的柁子(评书故事中的大关节和高潮处)在赵云遇到北地枪王张绣。

因为宛城之战,曹操与他结下仇怨,所以故意让他下山去战赵云,希望借刀杀人。 结果赵云认出他是自己的师兄(另一个师兄是蜀中的都督张任),结果张绣用师门绝技“百鸟朝凤枪”想要结果赵云,而被赵云识破。

最后,赵云用自创的“七探蛇盘枪”打败张绣,夺得了新枪王的称号,也了结了曹操与张绣的恩怨。

这段故事既跌宕起伏又不脱离三国原著,真是听的我如痴如醉。

而评书先生的全部道具,不过一把扇子一块醒目而已。

扇子能演化成十八般兵器

所以说方寸说书台上,每天都是“马鸣风萧萧,落日照大旗”。

吃得苦中苦 方为说书人

赵家班曾经演过一部电视剧叫《说书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的是金凳(小沈阳饰)十几岁在北平的书馆当伙计,拜评书名家孙鹤亭(李立群饰)为师。

孙鹤亭因说抗日书逃亡关外,抗战胜利后金凳毅然携家出关寻师,并遵从师父遗嘱,娶师父的儿女福绒为妻,从此开始独闯江湖,终于成为了名满天下的评书大家。

要在评书这个行当站稳脚跟,当时可没有现在的《偶像练习生》。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评书艺人,除了老天爷赏饭有天赋之外,还要拜师学艺甚至跟师傅同吃同住。

除了练习基本功之外,还要时刻注意师傅的言行举止,慢慢体会其中精粹。

出师后要从小码头开始说起,不断通过登台累积经验,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招牌书目。

所以每一位能挂牌的评书艺人,无不是下了十几年的苦工才有那舞台上那一份潇洒。

评书并没有死 只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活着

任何表演形式的存在都跟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

在评书的年代,没有电视广播,底层老百姓不识字的多,加上大量聚集在城市的劳动力都以打散工为生。

所以就形成了“天桥”这种曲艺艺人的集散地。

可能台下听书的人,上午还在车站拉煤,下午手里有了点钱,除了填饱肚子之外,听听评书听听相声就是他们一天最大的享受了。

而改革开放以后,广播电台开始播放大量评书内容。

单田芳老师当时就是依靠全国400多家电台的“单田芳专场”迅速风靡全国。

评书还成为了广大出租车司机们的福音,我每次去北京打车,司机们放的都是评书。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基本没人有时间去听300多回的《白眉大侠》,而15秒的抖音却刷的飞起。

幸好,评书并没有彻底消亡,而是用别的形式活着。

比如在《烈日灼心》里面,导演曹保平就用了评书作为故事背景的铺垫。

而在《血观音》里,导演也用了闽南话的评书来窜起不同篇章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观音》里的说书人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

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大家时间多

听书唱戏乐逍遥

下回分解明天见

狗尾续貂了最后一段,希望老先生们慢点走。

你们的书,我还没有听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