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区充电线变身“共享充电桩” 业主:每月花费增6倍

下班回家将电瓶车停在小区停车库里充电,次日骑车上班,每个月缴纳一定的充电费。家住成都金牛区天悦城小区的市民吴先生早已习惯,但前段时间他发现,原来的充电线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新的共享充电装置。改变的不仅是设备,充电的费用也随之上涨。

为此,吴先生和很多住户与物业协商,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究竟为何要换?收费是否合理?

变化

充电线变充电桩 每月15元变每天3.6元

“现在这个价格太离谱了!”想起半个多月前的“新发现”,吴先生有点气愤。

吴先生每天要到6、7公里外的荷花池工作,他们买了2辆电瓶车。小区负一层停车场里规划出了一个区域,供业主停放电瓶车、摩托车,这点也让吴先生十分满意。“每天回家把车一停,旁边就有充电线,充一晚上,早上出门正好,很方便。”

然而,这样的便利和满意,只维持到了今年8月。

9月初,吴先生发现负一层的充电线、插线板被换成了一套全新的共享充电系统。除了新的插头,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个收费装置,可以刷卡付费或者使用支付宝。充了第一晚,吴先生就觉得不对劲。“以前我们充电是一口价15元一个月,现在充一晚上就花了3.6元,一个月不是要100多!”

争议

安全还是便宜?业主物业各执一词

业主:价格贵,电还充不满。

一时间,小区的业主群里为此事炸开了锅。

从充电线到共享充电桩,费用究竟涨了多少?以业主杨女士为例,我们算了一笔帐。她的一辆48伏新车每天往返于泉水西路和新南门,距离约30公里。充电5小时,可以满足第二天出行需求。

过去,电瓶车充电费为一口价每月15元。新的共享充电桩,收费标准为4小时内1.2元,每超过1小时,增加0.3元。杨女士充5小时,就是1.5元,一个月下来45元的充电费,是以前的3倍。

而这一差距在72伏的电瓶车上,则更加明显。业主李先生说,自己的电瓶车要按照设备默认最高充电值3.6元来充电,一个月下来就要108元,是以前的7倍。

但是,充满3.6元后,系统就会自动停充。因此,像李先生这样72伏的电瓶车,有时还存在充不满电的情况。“前几天我去新都做工,骑到绕城就扯拐了,一看是没电了。”

价格上涨还充不满电,业主想“吐槽”的不仅如此,还有物业更换充电设备时的“擅作主张”。“没有商量,说换就换了,一点发言权都没有!”

物业说:规范管理更安全。

对此,物业方也有自己的考虑。

小区物业负责人陈先生说,之所以更换共享充电桩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之前有其他小区出现过电瓶车充电起火的事件,我们检查原来线路时发现,存在一个插板连接多辆电瓶车的情况,长期过载,容易有火灾隐患。”因此,公司按照物业协会的要求,对电瓶车停放、充电进行规范化管理。

此外,小区1652户有电瓶车500余辆。以前每辆电瓶车不论伏数大小,每月充电统一收费15元,“一年多下来,公司一直在贴钱。”陈先生说,物业公司现在决定采取“充多少付多少”的方式,更加科学,也避免了一些车主很少充电却依然要“付全款”的情况。

针对业主们反映的,定价没有征求意见的问题。工作人员解释道,他们曾在小区内张贴公告,对新的充电系统收费等情况进行了说明。

解决

物业重新测评调价 业主参与定价商议

13日下午,吴先生再次就充电收费事宜找到了小区物业。“安了充电桩,会更加安全、方便,这我们都能理解,涨价我们也可以接受。但是有两点,一是不能涨那么离谱,二是需要和我们业主进行商议。”

物业负责人陈先生回应:“小区2期尚未交房,因此没有成立业委会,在一些管理沟通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业主们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已经进行了整理汇总,上报了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