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全程跟课,萧董(教授不喜欢听老字)先从社会文化、心理咨询的历史大视角出发,然后落脚到目前咨询师需要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听完后,很多同学感叹:这真的是所有咨询师都需要听的一门课!没有整个文化、社会背景的大视角,咨询就像是盲人摸象,很容易产生耗竭,更不用说发展自己的竞争力了。
▽ 正式开讲啦,随时保持与学员的互动
▽ 萧董的语言诙谐幽默,常常让人捧腹
▽ 笑:-D
▽ 根本停不下来
那么,整个文化的变迁究竟对咨询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咨询模式到底应如何调整?且听萧董一一解说。
01 时代在发展,咨询也应与时俱进。
我们可以看到90后成长的环境、教养方式就已经和70后、60后有着云泥之别。90后的成长过程受到的关注,及物质上的满足远非70/60后可比。
但是现在主流的咨询理论大多数还是1980年之前的理论,精神分析、人本、认知等等,这些流派的理论往往都是带着病理化的假设,都是用过去的经验预测个案的未来。
现在咨询概念的主体还来自过去60年代的人本。时代在发展,而我们手中的武器还是过去的。拿过去的几十年前的咨询理论来应对现在的90后的个案,会不会产生落差?
人的特质在变,我们的咨询模式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
▽ 信息量太大,赶紧记下来
▽ 萧董的两页纸,同学们一天就记了5页!
02 避免专业的暴君,咨询师的终极境界必然是走向整合。
80年代之前的所有的流派都对人有一种假设,这种将人概念化的预设,正是致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梳理的原因,掩盖了来访者的真实。当人的问题变成一堆数据后,人就不见了!
同时,病理模式的思维也矮化了一个人对生命的创造及对生命模式的反思。
未来的咨询发展应该是合作的取向的,咨询师不能只做咨询专家,还要做生活专家、生命专家乃至哲学家,只有拥有多元的、开扩的思维,才能与更多来访者的脉络对接,才能真正“看见”来访者。
那么在这种趋势下,咨询师到底要如何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萧董说:“一个完整的咨询过程,可用电影摆渡人中的一句话来描述:「我累了,我来了,我好了,我走了」。”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帮助个案看见自己的看见、感觉自己的感觉,就是咨询师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培养?
01 咨询师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之一:我来了,因什么而来?
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成为个案?多数的个案可能会在问题发生时对问题有一些解决,有些人可能自己解决了,有些人努力一番之后还是没办法解决,所以,累了。
个案往往带着一些前置性的因素进入个案。在这个时期,如果咨询师能够对这些前置性因素做出识别,及时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了解个案的内在动力,这个咨询就会开始有成效。
萧董将这些前置性因素分为6大类别,分别是:
自我预期的应验
早期家庭经验的影响
躯体化疾病的个案
缺乏自我认同的个案
边缘现象
未完成事件
02 咨询师核心竞争力培养之二:我好了,如何好?
1、深层叙事性同理。
所谓深层叙事性同理指的是:在咨询过程中,将整个事件的经过很仔细的用说故事的方式在讲给来访者听。
这样的方式,相较同理会来的更加深刻,好像事情发生时,你就坐在方便看到整个事情的发生一样。
一旦咨询师这样做,来访者回产生“你真的好懂我”的感受,此时,咨询师的好时机就到了。
▽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天,学员在群里应用深层叙事性同理
2、找准好时机。
咨询过程中的好时机非常重要,在这个好时机里,个案会有一种深刻的被懂得的感受,真实在此时浮现,咨询就开始有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去考虑个案的历程,解决个案的问题需要用多元的方法去思考,所有的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也可能一个个案同时用到5/6种方法。
3、如何辨识个案还没有跟你进入工作期?
个案一直在讲别人如何,觉得问题都在别人,没有表达自己的语言。
个案所使用的语言都比较消极负面,没有正面的语言。
对未来不抱期望,不表达自己的渴望。
语言冷漠、理智、面部没什么表情,对外面的人事不在意。
03 咨询师核心竞争力培养之三:我走了,咨询师如何处理遗留垃圾?
咨询是一个高耗能行业,要专心的倾听,飞速的处理,个案越辛苦,咨询师需要投入的能量就越高。时间久了,就很容易产生替代性创伤,随即而来的就是职业倦怠。
如何应对?萧董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1、持续接受督导。
2、专业书籍阅读。
3、为自己找出口,让自己的感受重新鲜活起来。
萧门督导不仅是一种督导方式,更能使专业工作者通过循环督导理论与实务的专业训练,提升临床技能与水平,成为成熟的心理咨询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