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1月,阿古柏护送布苏鲁克来到喀什噶尔。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思迪克必然是满怀着希望迎接“圣裔”的到来。毕竟,和卓家族在南疆百姓的心目中,是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谁掌握了“圣裔”,谁就可以说掌握了大部分民心。然而,当思迪克见到陪着布苏鲁克一同前来的阿古柏时,高兴的心情便要打上大大的折扣了。被新疆人称作“安集延人”的浩罕人在新疆向来和动乱、战争、征服联系在一起,只要新疆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个邻国就会趁火打劫,这简直快成了惯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看着阿古柏身边寥寥可数的士兵,思迪克的防范之心便松懈了下来,仅仅68个浩罕士兵,有什么威胁?虽然浩罕士兵骁勇善战,在南疆有“四十回兵不如一安集延”的流行说法,但这些兵力,仍然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思迪克太小看了阿古柏,也错估了形势。诚然,“圣裔”是他迎回的。但这位“圣裔”比较愿意依靠的还是浩罕汗国和代表浩罕的阿古柏,何况,在喀什噶尔城内有大量的浩罕商人,他们都是阿古柏潜在的力量。思迪克为自己的疏忽付出了代价,作为主人的他,还没有如何尽到地主之谊,就在阿古柏和布苏鲁克导演的兵变中仓皇逃出了喀什噶尔。思迪克也算是一方豪强,自然不会这样罢休。3月,率7000余柯尔克孜兵回袭喀什噶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古柏此时显露出了超群的军事指挥能力,仅率100名骑兵夜袭敌军,思迪克败得窝囊而彻底,自己的主力被阿古柏收编,成了他进入南疆的第一支武装力量。4月11日,阿古柏攻克了英吉沙尔,将思迪克残部消灭。阿古柏扶持布苏鲁克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意为七城之国,也就是说,南疆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乌什七座城市都将是他的目标。4月下旬,叶尔羌的阿奇木伯克尼亚孜被回民武装和热西丁和卓的军队围攻,向布苏鲁克求救。阿古柏立即率数百人马前去,他当然不是去救援,而是要趁机拿下叶尔羌。不过,这一次他失算了,在偷袭叶尔羌的巷战中失利。回军途中,又遭遇热西丁和卓的军队,在罕南力克战役中复大败,逃回喀什噶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库车和叶尔羌联军打败阿古柏后,又相约一同出兵喀什噶尔。热西丁和卓纠集40000部队,由巴楚向英吉沙尔迂回。但叶尔羌军队由于还在围攻汉城而没有如约派兵,热西丁和卓的军队孤军深入,被阿古柏截击,损失惨重。但靠着人多势众又重新展开攻势,两军展开了正面对决。处于兵力绝对劣势的阿古柏率军死战不退,身上多处受伤。热西丁和卓的部队终于没能再前进一步,只得乘傍晚撤回巴楚。这是阿古柏在南疆最后一次被攻击,从此以后,便是他主动向各地进攻,完成他建立“哲德沙尔汗国”的大业了。阿古柏没有追击敌军,转而攻击仍在清军守备下的喀什噶尔汉城。9月1日,清军守备何步云投降献城,清朝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奎英举家自杀,残部被迫皈依伊斯兰教。

1865年秋,浩罕被俄国支持的布哈拉汗国再次战败,丢失塔什干,约7000名残部在玉努斯江率领下逃入新疆投奔同族阿古柏。得到这支生力军的阿古柏实力大增,再次进攻叶尔羌。正在战斗出现胶着时,不安于做傀儡的布苏鲁克在喀什噶尔发动兵变,意图摆脱阿古柏。阿古柏立即与叶尔羌回军签订合约,撤出战斗,回师喀什噶尔。布苏鲁克虽是“圣裔”,打仗却是不行,坚守41天后失败。布苏鲁克被驱逐出新疆,阿古柏立其堂兄卡塔条勒为汗,继续做自己的傀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6年6月,阿古柏第三次进攻叶尔羌,热西丁和卓派伊斯哈克救援,加上原有的阿奇木伯克尼亚孜的部队以及回军,共计两万多人,足有抵抗能力。而尼亚孜却暗通阿古柏,透漏了联军夜间偷袭的情报。阿古柏用埋伏重创联军。伊斯哈克、回军头领见取胜无望,相继投降,叶尔羌终于为阿古柏所有。12月,阿古柏进军和田,为了避免损失,首先派人知会统治者哈比布拉“帕夏”,称自己只是想参拜圣人陵墓——乌鲁克麻扎,别无他意。哈比布拉是个没头脑的宗教信徒,以为阿古柏于自己一样,便出城迎接。阿古柏豪不客气,将他囚禁,迅速占领和田。和田军民发现受骗纷纷拼死反抗,阿古柏下令屠城,一月之间,和田5万军民倒在血泊中。

1867年7月,兵精粮足的阿古柏向着南疆最后一个大势力——热西丁和卓政权发起总攻。首先攻克阿克苏,长驱直入偷袭牙依德,招降哈木丁率领的库车援军,夺取拜城,然后又攻占赛里木黑孜尔要塞,兵临库车城下。热西丁和卓虽然组织过宗教屠杀,但在危机面前倒不是一个软骨头,率领军民死守,最后在巷战中战死。和卓一死,库车剩下的军队失去了领导,彻底溃散,喀拉沙尔的守军向阿古柏投降。至此,南疆七城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全部成为“哲德沙尔汗国”的领土。已经站稳了脚跟的阿古柏不再需要傀儡了,可怜的卡塔条勒被毒死,阿古柏改国名为“洪福汗国”,自称“毕杜勒特”(洪福无量的人),这一年,他四十七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自己国家的阿古柏,开始了外交活动。早在1865年,俄国就已经承认了“哲德沙尔汗国”,以此换取在南疆的贸易利益。但是,自己的祖国浩罕被俄国吞并,阿古柏对于俄国有着天然的防卫心理,反而和英国走得更近,对俄国的其他要求丢予以拒绝。67年,俄国要求修建一座横跨纳伦河的大桥和一条直通喀什噶尔的公路,阿古柏予以拒绝,俄国于是在纳伦河岸修建碉堡,以次惩罚“阿古柏伯克对他的轻蔑态度”。阿古柏于是和英国走得更近,68年派亲信纳扎尔访问遮旁普,试探英国对自己的态度。并在喀什噶尔热情接待英国特使罗伯特.萧,英国决定向其赠送大批军火,并允许其在印度招募工匠回喀什噶尔设立军工厂。

在得到大批先进装备后,阿古柏于1870年5月攻占了吐鲁番,切断了北疆和河西走廊的联系。这时候,陕甘回民乱军余部在白彦虎的率领下来到新疆,阿古柏将其收编,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到1871年底为止,乌鲁木齐、玛纳斯、鄯善先后被阿古柏攻克。而对于俄国的要求,阿古柏一律不予理睬,坚决要求俄国先要承认自己的合法地位,否则不会有任何谈判,“想要进来只有踏着我自己和我忠实军队的尸体才有可能。”俄国于是在1871年7月占领了伊犁,以震慑阿古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古柏害怕了,不得不与俄国签订了《俄阿条约》,规定俄国承认“洪福汗国”,“洪福汗国”给予俄国控制区内贸易权,关税按2.5%收取。为了遏制俄国,阿古柏随即派遣阿吉托拉访问奥斯曼帝国。身兼伊斯兰教领袖哈里发的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封阿古柏为埃米尔,并派遣军事教官去喀什噶尔,此举使“洪福汗国”在伊斯兰教法上获得了合法地位。同时,还于1874年2月2日与英国签订《英阿条约》,除了和《俄阿条约》类似的条款外,还规定双方互派大使。

阿古柏做得很漂亮,把俄罗斯狠狠的耍了一回。《英阿条约》签订后,俄国在南疆的贸易特权全部丧失。这个从来之占便宜不吃亏的大帝国,竟然在阿古柏手中小栽了一次,仅这一点,阿古柏也当得“枭雄”的称号了。1874年,阿古柏54岁,对于中亚各族的统治者来说,已经是暮年了。他所要得到的,应该都得到了。虽然新疆在他的统治下,百姓们被抽取重税,派遣繁重的劳役,并且随时受到宗教警察的威胁,150万人口要养活6万多人的常备军。真可说是民不聊生了。但这对于他的功业来说,算得了什么呢?俄国、英国在互相制衡之下,都无法对自己有什么实际的威胁,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忘了另一个国家,一个已经衰落,但仍然对他有着泰山压顶力量的国家——清朝中国,虽然在他开疆扩土的时候,清朝君臣还弄不清他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但对于他的“洪福汗国”,清朝已经要有所行动了。其实,在他收留白彦虎的时候,一个在清朝响当当的人物就已经间接的和他有过接触,他应该从白彦虎口中了解将声势浩大的甘陕回民起义用铁血手段镇压下去的那个人,而后,对自己的下一步有个谋划。可是他没有。

那个人,叫左宗棠,是有着“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声名的大清中兴名臣。左宗棠的眼光,已经落在新疆。而现在,左宗棠可以腾出手来了,当然,在他眼中,阿古柏根本不足为虑,要注意的倒是那个从康熙年间便对中国虎视眈眈的俄国。1875年,该如何处理新疆问题,清廷开始了“塞防”“海防”之争,左宗棠是其中的主角,他主张“塞防”。而与他持相反意见的,则是另一位中兴名臣李鸿章,李主张“海防”,所注意的也是一个对中国野心勃勃的国家——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4年,日本在吞并琉球之后,开始图谋台湾,这个后起之秀的锋芒,比那些老牌殖民帝国还要咄咄逼人。李鸿章看到了这个威胁:“彼日本恃欺诈力,以鲸吞蚕食为谋,废灭琉球一事显露端倪,贵国不可无以备之。”所以,他力主加强海防,把可用的资金都用于东南,加强海军,提防日本,提议西进之兵“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则停撤之饷君做海防之饷”,因为“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

左宗棠则反对此说,直言“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若此时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匪特陕赶山西各边时虑侵佚,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的战略眼光高于李鸿章,这是对于国政的看法不同。而现在,却成了卖国和爱国的区分。中国比较不幸,不但要应付那些跨海而来的西方列强,身边更有两个总是有着彻底吞并之心的恶邻。李鸿章看出日本的威胁,但他错在看得太早,而所提的意见,又太不合理,把合理的部分也掩盖掉了。左宗棠得到了朝廷的支持,1875年5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军队远程作战,首先要整顿军队,其次就要筹粮筹饷筹转运。左宗棠筹集了四千万斤粮食,用5000辆大车,5500头的驴和骡子,还有29000头的骆驼逐步运到前线。可除了粮草以外,军队还需要用钱。当时清朝财政危机,地方财政也很困难。左宗棠无奈,只能借外债,而西方各国趁火打劫,把利息定的高达一分二厘五,而当时英国和法国平常贷款的利息只是三点五厘到四厘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的《申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批评左宗棠的高利借外债,说此举是“剜肉补疮,饮鸩止渴”。左宗棠深受煎熬,在给朋友写信中说:“乎用兵而知借饷,养鼻息于外人,其不敬也,其无耻也,臣之罪也。”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舍此别无办法。清朝政府批准左宗棠借了500万两的外债,同时又要求海关,各个海关划拨200万两,中央的财政解决300万两,给左宗棠凑足了1000万两的军费。筹饷的问题总算完成。左宗棠准备他人生当中最后一次拼搏,若要成功,自己的将达到辉煌的顶点;一旦失败,自己一生的功绩将不再有人提起——他的赌注押得太大,而自己已经63岁,没有翻盘的可能了。